寓繁於簡 環環相扣
敘事·案例
作者:李誌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1B-0096-01
《春酒》是台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寫喝春酒、喝會酒、自釀酒幾件事,展現了故鄉的風俗美、人情美,表達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現借《春酒》教學設計,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思路。
一、情境導入,活色生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必須在導入方式的設計上下功夫。本文是一個思鄉名篇。在課前3分鍾播放滿文軍的《望鄉》,整個教室回蕩著至誠的心靈呼喚。通過樂曲,可以調動情緒,激發情感,為學習奠定感情基調。歌曲停止,教師導入:“人間有情,親情友情鄉情;天地有愛,愛國愛民愛家。欲知故鄉親人是否安康,捧一杯鄉酒陪伴著她。悠悠歲月酒,滴滴春酒情,一杯春酒,醉了母親,醉了‘我’,醉了無數讀者的心。”悠揚的樂曲,加上精彩的語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會帶著渴盼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目標簡明,了然於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的教學設計必須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但麵麵俱到,等於不到,所以每節課切實地解決一兩個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遠比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好得多。經仔細斟酌,本節課製定了三條學習目標:1.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2.反複朗讀課文,品味文中的細節描寫,加深對文章的理解。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這三條目標,簡潔明了,易於達成,便於反饋。
三、內容精選,先學後教
在課堂教學中,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課文涉及的知識點有很多,如果教師不能在深入解讀教材上花時間,在淺出教學內容上做文章,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經反複朗讀課文,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習目標,“導學提綱”設計了如下學習內容:(一)預習檢測。1.了解作者:琦君,浙江人,1918年生,1949年赴台灣,後定居美國。明確作者漂泊異鄉的人生經曆,能夠準確地把握本文的主題——遊子思鄉情。2.掌握“斟酒、家醅、煨燉、挑剔”等詞語的字音字形,解釋“巴結、如法炮製、家醅”。(二)整體感知部分首先思考作者圍繞春酒寫了哪些人,哪些事,在此基礎上梳理文章結構,明確文章圍繞春酒寫了喝春酒、喝會酒、自釀酒三件事。然後抓住細節描寫賞析文章語言,透過語言感知人物形象。(三)拓展延伸:積累關於思鄉的詩句,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這些學習內容的設計都是為實現學習目標服務的,使課堂教學做到“依標施教”。
四、合作互助,激情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