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征象
懷孕後,一般有如下征象:
月經過期
月經一向比較有規律的,突然過期不來,是引起注意的最早信號。不過,月經過期不至,雖然是受孕的一個重要征象,但並不是絕對的,如果月經過期10天以上,應當考慮懷孕。與此相反,有些婦女雖然已經懷孕,但在月經期陰道仍有出血,隻是出血量比平時少而已,根本沒想到自己已經懷孕。
嘔吐、惡心、食欲異常
要是月經過期未來,並且在清晨或空腹時經常出現惡心、泛吐清水等症狀,那是早孕更重要的判斷依據。除此之外,還可能伴有胃口不好,甚至食欲異常。
乳房變化
乳房發脹、乳頭觸痛,這是懷孕後乳房在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所發生的最早表現,但不是非常可靠的。
小腹發脹
在懷孕的前兩個月裏,由於子宮的增大,常會有小腹發脹的感覺。
尿 頻
如果月經過期不來,排尿不痛卻經常有尿意,而解出來的尿液清澈透明,妊娠的可能性也很大。早孕時,常常排尿次數增多,這是由於增大的子宮壓迫膀胱而造成的。而膀胱內稍微積了點尿時,就會引起尿意,因而尿頻。
皮膚色素沉著
除了乳頭和乳暈顏色較深之外,如果在鼻子兩側的麵頰上出現對稱的棕色斑紋;在下腹部肚臍與陰蒂之間顯現一條細細的、棕色的直線紋,那無疑是妊娠的征象。麵頰上的叫做妊娠斑,下腹部的叫做妊娠線。
如果上麵所說的各種特殊感覺和異常征象俱全,或者部分出現,那麼,育齡婦女就要考慮到“我可能懷孕了”。
妊娠判斷
確定懷孕有時候的確並不那麼簡單,尤其是早孕,在懷孕6周以前,因為有些征象還不明顯,所以,即使經驗豐富的婦產科大夫也經常需要借助於一些客觀指標才能下結論。
以下幾項指標對於懷孕的確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是指經過較長時間睡眠(6至8小時)清醒後,在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得的體溫。正常生育年齡婦女的基礎體溫,是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排卵後的基礎體溫要比排卵前高些,上升05℃左右,並且持續12~14天,直至月經前1~2天或月經第一天才下降。
月經過期,懷疑受孕的可以測量基礎體溫。夜晚臨睡前,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低在35℃,為避免起床活動,放於隨手可取之處。次日清晨醒後,在未開口說話、未起床活動前,立即取體溫計測口腔體溫5分鍾,如果連續測試3~4天,即可判斷是否已經懷孕。
宮頸粘液
宮頸粘液結晶的類型,對診斷早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婦女在懷孕後,卵巢的“月經黃體”不但不會萎縮,反而進一步發育為“妊娠黃體”,分泌大量孕激素。因此,宮頸粘液塗片有許多排列成行的橢圓體,醫生見到這麼多的橢圓體就可斷定是妊娠現象。如果月經過期而宮頸粘液塗片中見到的是典型羊齒葉狀結晶,那就絕對不可能是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