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兒童一生中最早接觸的教育環境就是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憂、一嗔一怒,耳濡目染都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著奠基作用。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習慣、興趣和品質,以後就能順利地接受學校教育,心理素質和個性品質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得不到或喪失良好的教育,漸漸養成不良的習慣、嗜好和品質,進入學校後就難以順利地接受教育。據調查發現,青少年犯罪(最小的隻有9~11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與家庭影響和家教失誤有關。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是培養跨世紀合格人才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為了搞好家庭教育,必須重視家庭教育,而且應把家庭教育作為一門必讀的科學來學習。每個希望孩子成材的父母都應學習這門科學,以便讀懂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以及根據這些規律和特點讀解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並掌握進行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教育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它不僅包括科學知識教育,還包括思想品德、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等多方麵的教育。中外專家普遍認為,21世紀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進取和創新精神、社會適應能力、獨立生存能力、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等。我國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據調查,他們普遍的個性弱點是懶惰、退縮、依賴、自私和任性。表現為人格軟弱,往往經受不住挫折的考驗。這對他們將來的發展非常不利。一個人的價值,一般說來是由在其心理活動基礎上所產生的精神支柱和人格力量所決定的。古今中外的實踐已經證明:人們在生理上固然有差異,而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上的差異。一個人隻有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才可以使平凡人作出不平凡的業跡,如張海迪、李向群,反之,則可以使天才變為庸人。

家教是一門科學。為了使家長讀懂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讀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在調查了近年來家長在家教中遇到的數千個實際問題後,篩選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近千題,請有關專家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做了剖析和參考建議。每個問題從三個方麵做了回答:(1)情景掃描(家教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情景透視(分析孩子出現某種問題的主客觀原因,作心理和教育的分析);(3)教育建議(提出家教方案或方法,具有可操作性)。為了更有針對性,我們在小學階段分低、中、高三個年段分別編寫。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進行理論武裝,即做點科普宣講。因為做家長的要想讀懂、讀解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必須要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有個大概了解,以幫助對第二部分問題的分析加深理解。第二部分:分低、中、高三個年段,就家教中碰到的具體問題,加以分析、解答。第三部分:為了使孩子得到身心全麵發展,特請兒童醫療主任醫師和營養專家對兒童常見疾病的預防和合理膳食營養,減少“小胖墩”和“豆芽菜”,做了科學分析和建議,供家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