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戰國李爾王
電影
作者:聖灰星期三
在《亂》之前,黑澤明每每被問及覺得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時,總是笑答:“下一部。”而《亂》之後,再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電影“天皇”的回答變得有力而嚴肅:“是《亂》,我融合了一生中所有的電影工作,將自己剩下的全部能量都投入進去。”無論在黑澤明自己心中,還是在世界觀眾的眼裏,《亂》都是一部頂天立地的史詩,日本電影的千古絕唱。
艱難的自我投射
其實,早在1975年拍攝《德爾蘇·烏紮拉》時,黑澤明就開始籌備《亂》的劇本,隻是一直苦於沒有投資方的加入。在《電車狂》和《虎虎虎》的失敗後,黑澤明經曆了自殺未遂的洗禮,但在日本製片廠眼裏,給黑澤明錢拍片是血本無歸的賠本買賣。好在,當時蘇聯方麵伸出了橄欖枝,使《德爾蘇·烏紮拉》成為黑澤明翻身的基石。雖然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在票房方麵仍舊不如人意。黑澤明不得不重新蟄伏,一方麵繼續著《影子武士》和《亂》的劇本與故事板製作,一方麵等待合適的時機。終於,1980年,在電影“天皇”的好萊塢信徒“新好萊塢四傑”(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馬丁·斯科塞斯和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幫助下,二十世紀福克斯為黑澤明的《影子武士》提供了資金保障。而在《影子武士》大獲成功後,法國的格林威影片公司接替了二十世紀福克斯,答允了《亂》的資金注入。
然而,黑澤明並未趁熱打鐵,立即展開《亂》的拍攝。而是再次蟄伏5年,繼續完成《亂》的前期準備。1984年才開始了影片的拍攝。開拍時,黑澤明已經74高齡,視力下降的非常厲害。好在,他有繪製了10年且記錄下每一個鏡頭拍攝細節的故事板,在如此詳實的準備以及助理導演的幫助下,《亂》的拍攝還算順利。不過,卻止不住電影外的“損兵折將”。先是開拍之初,黑澤明禦用多年的錄音師失野口文男和舞台鬥劍專家久藏和辰先後去世;接著,他長期以來的得力助手攝影師中井朝一病重,生命垂危;更要命的是,相伴黑澤明多年的妻子矢口陽子在拍攝期間去世,他不得不暫停拍攝,安置愛妻的葬禮與下葬事宜。
這些幕後的風雨,似乎隻是上天的考驗,飯後的談資。然而結合《亂》的劇情,卻有著詭異的一致性。片中老領主秀虎年屆古稀,恰好是黑澤明開始撰寫本片劇本時的年齡;而黑澤明也像秀虎一樣,尋找著“安身之所”,資金來源上從蘇聯到美國,再到法國;而兩位禦用的離去,仿佛秀虎的一郎與二郎,至於放逐的三郎,則讓人不得不想起另一個人—三船敏郎。若非黑澤明與三船離奇的分道揚鑣,黑澤明的禦用主演又怎會變成仲代達矢。這些劇本與人生的相似,讓人不禁懷疑,《亂》是一出黑澤明自我投射後的另類自傳。
精致絢爛的哀歌
《亂》直接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講述日本戰國時代,仲代達矢飾演的一文字秀虎征戰多年,手段殘忍。在70歲時,秀虎準備將家業一分為三,由三個兒子分掌大權。他把太郎孝虎、次郎正虎、三郎直虎叫到跟前,以“支箭會斷,硯支箭折不斷”喻語告誡三兄弟,囑咐他們要休戚與共。三郎當場把三支箭橫在膝上折斷,以抗議父親枉經亂世,而不知人情。秀虎大怒,將三郎驅逐出境。三郎遂到鄰國入贅為婿,而之後一文字家果然被三郎言中,父子及兄弟間的紛亂開始,家族走向了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