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東方汽車的新產品(3 / 3)

走。

東方汽車本來就是現場賣車的。這麼說,到是打消了很多人的懷疑。還真有人當場買走了幾輛作為試駕的車輛,對此,李星川也是表示很歡迎,並且迅調來了另外幾輛車。反正這些車都是一樣的李星川當然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反而十分歡迎這樣的舉動。

與東方汽車的春風得意相反。其他汽車廠家的心情可就差了許多。這些汽車廠家可都明白東方汽車廠推出了電動汽車對自己公司意味著什麼。原本這些汽車廠家還存了一份期望,希望東方汽車推出的電動汽車表現平平,這樣不僅不會對自己公司的燃油汽車產品產生多少衝擊。而且也可以為自己的電動汽車留下一些市場空間,要知道,這些汽車廠家,都有一套自己的電動汽車項目。雖然進展不大順利,但是這也是個盼頭啊,現在看來,不僅自己的這份希望注定要泡湯,甚至自己公司的普通汽車銷售,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的。因為東方汽車推出的電動汽車,售價並不算高,低於這些汽車廠家的預期,例如原來東方汽車售價占萬的一款家庭轎車,現在售價隻有刀萬,僅僅貴了7萬而已,東方汽車原本售價萬萬的一款入門級商務車,現在也僅僅售價碧萬而已。貴了萬塊錢左右,這樣的差價並不多,肯定會收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因為大家都會算一筆賬,現在汽油沒升近8塊錢,一台家庭轎車,一年下來。僅僅加油費就需要花費2萬塊錢左右,而電動汽車充電的費用則要低得多,每年僅僅需要4千塊錢就足夠了,這樣算下來,一年就至少可以節省萬的費用,基本上五六年時間,就可以將電動汽車和汽油汽車的差價補回來。所以從長期看,電動汽車更省錢。

而且東方汽車的電動汽車充電很方便,並不需要特別的充電設備。隻要在家庭中,就可以充電,而且充電的時間並不長,若是電流強度足夠的話,甚至可以在舊分鍾就將電池充滿,這樣的使用起來,自然極其方便的。

現在很多汽車廠家寄予厚望的是,這種電動汽車會有其他的一些瑕疵。因為汽車是一種使用頻率很高的交通工具,應用的環境會有很大差異,比如說在夏天,需要經受高溫環境的考驗,冬天則是需要忍受低溫的檢驗,還有酸堿腐飲的影響等等。雖然這種電動汽車現在看起來很不錯,但是長期使用情況下,會不會還保持住同樣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呢?這需要時間的檢驗。現在這些汽車廠家期望的是,這種電動汽車很嬌貴,對於惡劣的使用環境水土不服,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極大的影響其銷售,畢竟買來的汽車是要使用的,不是來看的。雖然知道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這些汽車廠家還是存了一份奢望希望這種電動汽車會一些弱點,這樣普通的燃料汽車才會有生存的空間,否則的話,等待這些燃料汽車的。隻能是逐步被淘汰的命運。

現在這些汽車廠家已經可以預料到了,東方汽車生產的電動汽車,即將引爆整個國內的汽車銷售,勢必將會對其他汽車廠家的銷售,造成極大負麵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會隨著東方汽車廠電動汽車產能的擴大而加大。這些汽車廠家的高層,紛紛召開會議,討論應對之策。

相對於國內的汽車企業,國外的幾大汽車巨頭,心情則是更加複雜。

早在數月以前,陳耀輝就曾經和這些汽車巨頭進行過接觸,陳耀輝帶來了自己手中,有關電動汽車電池產品的樣品和一些技術資料,陳耀輝希望能夠和這些汽車巨頭進行合作。陳耀輝提供電池,這些汽車巨頭生產電動汽車。雖然這樣的合作看起來對於雙方都有好處,隻不過雙方並沒有達成合作的協議,原因是這些汽車巨頭,無一例外的不想將自己的命脈放到別人的手上,要知道。電池就是電動汽車的心髒啊。可以說是整個電動汽車最關鍵的設備了,沒有汽車廠家會願意自己生產的電動汽車,使用別人生產的電池。

隻不過雙方也沒有停止談判。而是繼續談判著。畢竟這些汽車巨頭都知道,電動汽車才是汽車未來展的潮流,沒有人能夠逆著潮流而行。那樣的話,隻會被市場所淘汰。這些汽車巨頭一邊抓緊研製自己的電動汽車產品,一邊想讓陳耀輝做出更大的讓步,畢竟在商言商,大家都是為了利益而已,大家都想著能夠分到更大的蛋糕而已。若是有足夠的利益,那即是電池技術控製在別人手裏又能如何呢?每個人都要順著潮流而動,現在的情況是,對右手裏有張好牌,對方率先掌握了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那自己若是一味拒絕的話,隻會被其他汽車廠家乘虛而入,搶占市場份額。要知道,這些汽車巨頭之間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

雖然美國的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取得了突破,但是幾家美國公司也知道。自己研製出的電動汽車電池產品。相比陳耀輝手裏的生物電池技術。還是有一些差距啊。美國方麵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成本很高,每塊電池產品,價格高達3萬多美元。遠遠高於陳耀輝方麵的報價,陳耀輝的報價,隻不過不到兩萬美元而已,而且很可能還會有下降的空間。更何況無論是在況充電度,還是充電方便性等方麵上看,美國的鋰離子電池技術,都是不能和生物電池技術相比的,所以即使是美國的幾家汽車巨頭,也對於陳耀輝手裏的生物電池很感興趣。隻不過,若是想達成合作協議,還是需要進行一番深入的談判的。現在這些汽車巨頭看到了東方汽車廠推出的電動汽車產品後,都感覺到了一份壓力。

尤其令這些汽車巨頭們迷惑不解的是,為什麼中國的生物電池技術。竟然變成了世界最頂尖的水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