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發展成為不可挽回的不幸。即使不到這種程度,這樣的孩子也不會集中精力學習,易於性格沉悶。你如果不想毀掉孩子,就請不要講這種話。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一句話,好與壞都會成為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話。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使說實話時,也要避免說具有負麵影響的話,不要說“你怎麼學得這麼差”,應說“現在就看你的努力了,你一定會學得很好”。用這樣的話表示孩子將來會有發展前途,效果會好得多。
即使當孩子被老師或別人說:“你……不行”時,作為父母也應鼓勵說:“媽決不這麼認為,隻要努力你肯定行,媽是相信你的”。這樣無論有10個人、20個人說不好,隻要父母予以鼓勵,孩子會有信心去努力的。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質生活條件差,而是怕丟麵子。其實,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樣,就是渴望得到賞識。
麵子不僅對於大人來說很重要,孩子也有孩子的麵子。這個麵子如受到損害,會使很多孩子感到比大人更難忍受的“恥辱”。例如,大人在小朋友麵前批評自己孩子的行動,常令孩子感到麵子受到了傷害。再例如,別的小朋友邀孩子出去玩時,媽媽代替孩子拒絕說“我們家孩子正在學習,以後再說”,也會讓孩子覺得臉上無光。
孩子上了小學,便想對朋友隱瞞自己處於父母支配下的狀況。孩子欲向小朋友表明,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在家庭中也是受到尊重的。況且,在兒童的世界中,有“遊玩比學習重要”的準則。這種準則在大人看來,是非常愚蠢的,而對於孩子來說則很自然。
例如,一位由城市學校轉到其他地方學校的小學男生,馬上就厭惡過去所喜歡的短褲,讓母親感到奇怪。後來聽本人說,以前學校的男生多半穿短褲,而現在的學校誰也不穿短褲,如果他穿短褲就會“引人注意”,並被嘲笑。在這一地區的孩子中,“穿了短褲就不像男生”是潛在的行為準則。
由於孩子之間有獨自的一套準則,父母強製性地製約孩子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孩子的麵子,還會給其他小朋友留下“他是不能信守夥伴之間的行為準則的無能的家夥”的印象。這樣便不僅是傷麵子的問題,孩子可能因此被夥伴們排斥,這將妨礙其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
因此,沒有極特殊的情況,大人不要在小朋友麵前指責自己的孩子,而要選擇在隻有他一個人的時候,對他進行提醒,這時孩子就會產生誠心誠意聽取批評的心理狀態。
誇獎的奧秘:讓孩子樹立必勝信心
一位大公司的部長五音不全,最怕唱卡拉OK。據他說,他是在小學二年級時發現自己五音不全的。那時學校要進行唱歌考試,他在家裏練習時,他媽媽說:“你唱得有些走調。”這句不經意的話使他完全失去了唱歌的自信心。
就是由於這樣一句話,使孩子喪失了自信和上進心。這種封殺越是出自孩子所信賴的人之嘴,所受到的衝擊就越大。
我們知道,人一受到誇獎心情確實會變好,會發揮比平時更大的能力。特別是對孩子來說,這種誇獎的話有時具有很大的效用。尤其受到自己所信賴的人的誇獎,孩子就更加努力。當被誇獎的期望落空時,孩子的那種失落感之大,是大人們難以想像的。
有一位母親反省說,她有一個比較小的公司,自己是一位經營業主。有一天中午,正當她收拾完要出去上班時,上小學的兒子從學校回來說,“今天我測驗得了100分”,並高高興興地把卷子拿給她看。可是她隻想著怕誤了處理重要工作的時間,便掃了卷子一眼說“好哇”,就急急忙忙地走了。從這以後,孩子與她接觸時的態度就有些疏遠,學習時也顯得不用心。她覺得有些不正常,想來想去便想起了考試分數這件事。“那時我滿腦子想著工作,雖然對孩子說‘好哇’,但隻是敷衍的一句話。”這位母親感到很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