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重視素質教育,引導做人觀念(1)(3 / 3)

如果幼兒就是不願停止不合規矩的行為,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種情況:無論父母說什麼或做什麼,孩子都會繼續哭哭啼啼,滿房間亂跑,或者摔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最可能是在尋求他人的注意,哪怕是招來責備也好。在這種情況下,“暫停”是非常有效的管教策略。

“暫停”是告訴行為不端的孩子到一個特定的、單獨的地方呆一段時間,直到他已準備好按照更容易被他人接受的方式行動的時候。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孩子離開誘發其不良行為的環境,而且給了孩子一個機會,讓他按自我調整的速度去認識不合規矩的行為讓他失去了什麼:失去了他人的陪伴。

為了某種一貫的目的,“暫停”之處應該總是相同的——一處安靜之地或孩子房間中的一張椅子。如果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就想出去,就應該確定“暫停”時間的最低要求。對每個年齡的孩子都從1分鍾開始,但是不要超過30分鍾。“暫停”時間不應該太長,否則就會失效。

(5)如果可能的話,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以替代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說“不”。

比如你的孩子正在敲鍋,而你不想讓鍋被他那樣敲打,那就提供另外一個更適於敲打的東西。如果他製造的噪音打擾了你,就建議孩子到屋外去敲打。或者你建議他從事另外一項活動,比如畫畫或者玩積木。不過你隻能提供兩種選擇,否則孩子就會被弄暈了。

(6)盡量把讚揚和指責、好消息和壞消息放在一起。

除非幼兒相信父母依舊愛他,而他接受父母管教的話自己的生活不會變得很糟糕,否則他就不會舉止得體地或者積極地接受管教。記住,在一個幼兒的眼裏,無論他當時做了什麼都是應該的。如果你否認這個事實,那麼孩子就會變得懷疑一切。

(7)這裏有幾種方法可以給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安慰,而不會妨礙你的管教目標的實現:

①不要過分地誇大實際上的損失。比如,你的孩子把你梳妝台抽屜中的東西全部倒在地板上,如果實際上把它們恢複原狀不需要一天,那麼就不要說:“要把一切恢複原樣需要花我一整天的時間。”

②無論何時他的行為不合規矩,都要盡力喚醒孩子心中“較好的自我”。這樣做或者能確保這種不良行為不會再次發生(比如,“你總是信守對我的諾言,因此我想我可以相信你不會再和你的表哥打架了”),或者可以讓你的孩子知道他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你的嘉許(比如,“我很欣賞你今天早上幫助我擺脫困境的方法,但是窗簾是不可以用來玩的,我們必須遵守這條規則”)。

提出一些孩子可以參與的令他感到愉快的事情(比如,“我希望你先把這些碎屑撿起來,然後再玩積木”)。

③無論何時,隻要你做錯了,就應該道歉。

當你意識到你在對孩子進行管教的過程中做錯了什麼,一定要向孩子道歉,這可以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這些錯誤的事情包括:不公正地責備孩子,導致其他問題的出現,沒有給你孩子足夠的機會去解釋和改正他的行為,或者懲罰孩子過分嚴厲。

就管教這種環境而言,最為有效的道歉是迅速、簡短而簡單的。另外,這個道歉必須付諸實施。

三歲看到老:孩子的習慣不可忽視

柏拉圖曾說:“任何壞人也不是出於本人意願成為壞人的。”這一道理也適用於孩子。人之所以成為壞人,大多是父母教育不良的結果。

不要以為孩子太小就不懂得道理,千萬不要小看他們,他們能夠懂得。

所以,身為父母者,應從小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使惡魔無機可乘。從小就愛勞動、好學深思、關心和同情他人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幸福的人。

做父母的應該注意培養孩子以下一些基本的習慣:

(1)從小養成勤懇的習慣。

勤懇是孩子必須從小養成的一種好習慣。因為勤懇是一個人最主要的品德,是幸福的源泉;而怠惰則是萬惡之源。一個孩子的精力不用到有益的方向,就會成為破壞力量,那是很不幸的。諺語雲:“惡魔是借懶人之手做壞事的。”

(2)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孩子另一個最重要的品德就是自製能力。有這麼一句古話:“幸福的人並不是能隨意支配金錢的人,而是能隨意支配自己的人。”亞曆大山征服了全世界,但不能節製自己,因而敗亡了。因此,讓孩子養成自製的習慣,也是使他們將來幸福的保證。

孩子的精力和水蒸氣一樣,若是能控製它,把它傳送到機器中去,就能使汽船開動,火車飛馳。若是讓它任意揮發,是很危險的。那樣不僅孩子本人是不幸的,而且會給他人帶來一些麻煩。

(3)教會孩子遵守時間。

遵守時間,不僅是指不要遲到,還必須注意,不可比約定的時間早到,以免使對方為難。在我們的朋友中,有的人不按約定的時間來,有時早來,經常使雙方都感到為難。因此,應教育孩子嚴格遵守時間。

(4)在幼年時期就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