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順應個性,激發一顆天才心(4)(2 / 3)

從此,鈴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導,在功課上花的時間不多,學習成績中等。而讀過的課外書是全班同學的十幾倍,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愉悅。

漸漸地,他發現了一個現象:我們生活的地球幾乎每天都在經曆災難,地震、水災、火災、風災,數不勝數,可萬物依然生機勃勃!靠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生命的力量嗎?從此一種信念深深根植於他的思想,那就是幹任何一件事都不能缺少生命力!

接著他到德國留學,跟當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成了好朋友,直接了解到愛因斯坦博士不僅物理學的造詣達到了最高峰,而且人品高尚,同時還是一個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盡管物理同音樂是完全不同的領域。一般認為,這是顯示愛因斯坦博士天才的一個插曲。而鈴木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他認為:“掌握某個領域最高能力的人,同樣也可以在其他領域達到相同的高度。”

回國後,鈴木在教孩子們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小時候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可上學之後,就慢慢地變得暗淡無光了。他感到日本的教育缺少人情味,缺乏生命力,“已經把人世間最大的求知歡樂異化成了人世間最大的痛苦”。

世界上有沒有充滿人情味、充滿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呢?他思索著,尋找著。

不久,他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可口才好得不得了。應該說口語是很難掌握的,可為什麼小孩子的口語都學得那麼好呢?這裏麵一定有什麼奧秘,他想。

於是,他向孩子們請教:“爸爸媽媽是怎麼教你們的?”孩子們回答不出來。他就去找孩子們的父母,詢問孩子能說會道的原因,一個個正為孩子發愁的家長氣得差點沒把他當精神病患者送進醫院。

而鈴木先生則欣喜若狂地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的方法恰恰就是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好到什麼程度?好得連你們自己都不知道了!”他認為:“真理就平凡得像陽光、空氣和水。我們找不到它的時候,它是那麼神秘,那麼高不可攀;我們找到它的時候,它又變得那麼親切,那麼自然,仿佛就在我們身邊。”

鈴木先生領悟到了孩子說話這種方法和奧秘之後,用它來教授小提琴,結果培養出數個莫紮特式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他的追隨者僅在美國就有200多萬。

他在聯合國大會上作演講,建議“把全世界的擴軍國策變為育兒國策,讓最優秀的科學家不是去研製毀滅人類的武器,而是用來教育孩子。從0歲開始,30年後,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他認為這是一場文質彬彬的革命,沒有戰爭,沒有饑餓,沒有苦難。

鈴木經常給日本的母親們做家教報告。他把日本的母親稱為“半狼母親”。因為他覺得從物質生活和生理生活上講,日本的母親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她們為了孩子節衣縮食,為了孩子可以獻出一切。

可從孩子的精神生活上說,她們是“狼”,她們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就好像農民不知道莊稼需要什麼,往地裏澆硫酸、鹽酸,莊稼能不死嗎?

他舉了大量的“半狼母親”的例子,說得日本的媽媽們一個個淚流滿麵。日本婦女研究會的會長含著眼淚說:“鈴木先生,我們這些‘半狼’母親該反思了!”

在我國,“半狼母親”也是大量存在的。武漢的一位“半狼母親”是“老三屆”,對兒子的期望值很高。她認為小孩子“混”在一塊容易學壞,便不允許兒子和小夥伴來往。有一次,兒子沒聽她的話,結果身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孩子上學後,她管得更嚴了,不僅不許孩子和小朋友玩,還把家裏的電視機也鎖了起來,稍有不是便非打即罵。結果是孩子不但沒學好,反而越來越糟糕,撒謊、逃學,還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你把我打死算了!”

母親這時開始反思了:“看來光打不行,要恩威並用。”什麼叫恩威並用?就是物質生活上充分滿足他,學習上還是一個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