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斯特娜夫人,就是利用遊戲培養孩子文學愛好和開發孩子文學創造力的極好例子。斯特娜夫人的女兒3歲就會寫詩和散文,4歲能夠用世界語寫劇本,5歲時發表作品。她對女兒文學才能的培養,就是采取遊戲方式進行的:她和女兒路過商店門口時玩“留神看”的遊戲,與女兒比賽誰能多記住陳列在櫥窗裏的東西,以發展女兒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她和女兒用戲劇的形式表演希臘、羅馬、北歐各國的神話和《聖經》故事,使女兒獲得文學和戲劇知識,提高文學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要創造適合於閱讀、熱愛閱讀的家庭遊戲,也可以鼓勵孩子創造這類遊戲,如猜謎語、故事接龍、詞彙遊戲……這些遊戲設計得越有趣味,越有想像力,對孩子的鼓舞就越大。
也許你已經試了種種方法,可你的孩子還是死活不愛讀書,他無法安靜地坐下來讀上五分鍾,作為父母的你,一定大叫頭疼吧!
這個時候你就得認真分析一下,是否你的孩子是屬於閱讀有特殊障礙的兒童,或者是否他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練好閱讀基本功?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就應該去尋求專家的幫助,為孩子訂立特殊的學習計劃。
假如你家那個搗蛋鬼閱讀基本功很強,隻是討厭書本,那麼問題可能出在你家內部。可能你家裏給了他這樣那樣的壓力,逼得他造反。
在這種時候,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對孩子施以高壓,而應該為他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逐步培養他的讀書熱情。
你的孩子不愛讀書,那麼他喜歡什麼呢?一些孩子喜歡科學知識,那麼就從科普讀物、遊記和科幻小說開始好了。他喜歡足球?好,父親可以陪著兒子看看足球比賽,然後不動聲色地給他一本世界杯足球畫冊作禮物,孩子津津有味地讀完了這本書,開始感受到了讀書的快樂。那麼,再給他一些這方麵的讀物:球星的傳記、描述體育比賽的報告文學和小說。
找到你孩子的興趣所在,你就不難找到激發孩子讀書熱情的“魔方”。
記:培養孩子的好記性
學習一門功課,一種技能,能夠儲存起來,成為一種經驗,作為生活、工作的準備,學習才算成功。記憶標誌著人類的智能、生命和經驗。
五個月的寶寶就有記憶了
所謂記憶,就是把目前和過去聽到、看到或感覺到的事物留在腦中,並能夠憑自己的意誌把它們複現出來。可以說,人們參加的各種實踐活動,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此領域到彼領域,從這件事到那件事,都是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它。記憶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與各種情況下都是必需的。
幼兒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了記憶,又如何增強幼兒的記憶力呢?
美國不少心理學家早就在這方麵做了研究,據一些專家說,剛生下來的嬰兒沒有辨別人的麵孔的能力。可是,到了五六個月後,就能分辨出母親與其他人的不同麵孔,就會對熟悉麵孔發笑,亦會因“認生”而哭鬧,這就是一種對人的圖形知覺和記憶。
嬰兒這時候的記憶,與成人或學齡期的兒童都不同。他們之所以能在一瞬間分辨出母親同其他人的不同麵孔,並不是對麵孔的特征進行了什麼分析和辨別,而是在反複的觀察過程中,把整個麵孔的形象原封不動地作為一個綜合的整體印入大腦。因此,有的學者把3歲以下的幼兒時期,稱作圖譜時期。據研究表明,在圖譜時期,即新生兒開始記憶的第一個時期,利用圖譜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必不可缺的方法。
三四歲以後的第二時期,則是要引起幼兒的記憶興趣,並使之領會記憶內容。其實,記憶跟身體一樣,也是可以鍛煉的,要增加兒童的記憶力,就必須運用良好的方法,針對他們識記的特點進行有意識的訓練。
孩子要讀好書,記憶力是基礎。記性好的孩子十有八九學習成績好,而且學得輕鬆。學習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沒有好的記性無法在腦中積累足夠的知識,就無法進行有效的聯想和創造。
孩子的記憶力不完全是天生的,經過後天科學的訓練,能夠喚醒孩子的記憶潛能,提高他的記憶力。研究發現,3~7歲是人記憶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進行科學訓練不僅見效快,而且效果好,不能讓孩子錯過這一時期。
這時期幼兒的記憶主要是無意記憶。
無意記憶主要是指沒有什麼明確的記憶目的,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記住了一些東西。兒童的記憶主要是這種自然的記憶。他們並不因別人的要求或自己的需要去記憶,而是因一些東西本身形象生動、具體鮮明,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或強烈的情緒體驗,使他們自然而然地記住了。幼兒在遊戲中的無意記憶運用得最多,因為他在遊戲中最快樂。入學後的兒童,在學校正規教育影響下,有意記憶開始占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