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的極致是什麼?
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雖然從古到今中華武術出現了無數名垂千古的大宗師級別的人物,可無論是東渡的達摩,還是武當的張三豐,再到近代發揚武術的李小龍,這些人都無法代表武道。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已經達到了武道的巔峰。
武道重在開發人體的潛能,武術隻是武道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形意拳又隻是武術中的一個流派,想從形意拳領略武道的極致可謂難上加難。
可如今鄭驚蟄和孫雲清的激鬥卻引得鄭宇白往著探尋武道極致的方向而去,他恍惚之間進入了恍然的境界,鄭驚蟄和孫雲清的樣貌漸漸的模糊,變成了兩個剪影。這兩個影子你來我往的速度十分的緩慢。當極快的時候,他們的招式動作是可以碎石殺人的狠招,可一旦用一種極慢的速度來看的話,又會覺得那不過就是很簡單的動作而已,看起來根本不像是能夠傷人的招數。
忽然之間,鄭宇白似乎領悟了什麼。這個道理其實非常的簡單,甚至於所有愛好武術的人都知道。
還記得在武俠裏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無招勝有招”,無論是笑傲江湖裏的令狐衝,還是古龍筆下眾多唯快不破的高手們,一旦領略到這一層的境界就天下無敵了。
而又有人曾經打過比方,說人生的境界有三重,第一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境界則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個比方倒是和無招勝有招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這樣老套的說法,似乎人人都了解,可真正能領悟其中奧妙的,這世界上恐怕找不出一個人來。
形意拳裏其實也早就有關於無招勝有招的說法,比如尚雲祥曾經說過一個真正的形意拳高手應該渾身上下沒有一處不是拳頭。鄭宇白對這句話很了解,也曾經苦練過用頭、肩膀、胯、肘,臀部和腳跟等非常規部位傷人的招數。可現在他卻忽然領悟到之前的苦練原來根本沒有練到點子上。
所謂的渾身上下都是拳頭,並不是說讓人把頭或者肩膀這樣部位傷人的招數練熟,而是告訴人們,當比武格鬥的時候,要以無招勝有招的心態來進行。沒有招數,就等於全身都是招數,根據格鬥的形勢來進行變化,才能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拳頭。
比如方才鄭驚蟄和孫雲清兩個人,他們幾乎用到了身體各個部位進行纏鬥,而且他們的戰法並不是為了肩打而肩打,為了頭打而頭打,完全是審時度勢,當形勢發展到恰當的時候,招數自然而然就使了出來。雖然他們的很多動作並不規範,在某些古板的形意拳老師看來是不合理的動作和發力方式,可沒有人能否認他們使出來的每個招數都是在當時情形下最好的選擇,也是根據身體自然反應和對手形勢做出的最明智的判斷。
這才是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雖然還處在鴻蒙的狀態,可鄭宇白知道,父親和孫雲清已經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距離武道的極致,似乎隻差那麼一層窗戶紙的距離了。
沒有人知道鄭宇白在想什麼,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鄭驚蟄和孫雲清的激鬥上。人和人的境界往往區分在看待同一個事物的角度上,鄭宇白雖然是借助了四目重瞳的能力,可他在見識上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那些師叔師伯們。
“或許,真的能有機會見證傳說呢。”鄭宇白激動的看著父親的每個動作,從小到大他被父親打過無數次,如今才是頭一次覺得父親的招數是那麼的鮮活生動,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潛藏著無數值得參悟的地方。
不過鄭宇白也知道,這樣的境界不是能夠學來的,隻有自身的修為達到一定的境界才能自然而然的進入。而且這種境界也不是光靠修煉或者天賦就能得來的,恐怕也和人的性格和心態有關。
鄭驚蟄和孫雲清是兩個截然不同類型的人,他們一個開朗豁達不拘小節,對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一個心胸狹窄睚眥必報,凡事都喜歡追究細微末節。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發展到極致,卻產生了殊途同歸的效果,一個無意識的激發了身體的潛能,一個有意識的鍛煉出隨機應變的能力。此刻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互相之間的恩怨情仇糾葛在一起,幾乎算是死鬥的惡戰裏,兩個人不知不覺的因為對手的強大而提升著境界。
孫雲清橫拳變招,橫掃千軍,兜起來的氣勁如同一條蛟龍,盤旋在身體周遭一米直徑的圓周裏,跌宕起伏的勁力一波波的澎湃著往鄭驚蟄的身上壓迫而去。
鄭驚蟄感受到孫雲清的巨大壓力,自然也有破解的辦法。他腳步一變,變拳為掌,一個環步,繞著孫雲清的氣場範圍開始兜起圈子來。孫雲清的氣勁本來就是螺旋而出的,鄭驚蟄不但不躲閃,反而順著他的意,腳下越來越快。兩人就如同走馬燈一樣,孫雲清是圓心,而鄭驚蟄圍著他畫起圓來。
“這不是形意拳的招數。”李成秀一旁驚道,他雖然功夫不濟事,可見識還是有的,鄭驚蟄一換招數,立刻被他看出端倪來。
郭成明一旁點頭道:“是八卦掌的雙換掌。”
雙換掌是八卦掌的基礎,一切八卦掌的功夫都出在這簡單的招式之中。其中不但包括了八卦掌靈活多變的腳步,還有雄赳赳的氣勢。很多人學習八卦掌的時候都容易練的比較賊,雖然學到了表麵上的靈巧,卻失去了八卦掌雄渾的真意。而鄭驚蟄眼下雖然腳步靈快,身子飄忽,可那種氣勢卻勁力鼓蕩。看他的動作,根本不覺得他是在打拳,而隻是渾身在動而已。整條身子被他練成了一塊,就跟一條大蟒蛇似的,渾身都蹭著勁,隻要一沾邊,立刻就被掄飛出去。
“蛇形加雙換掌……虧他能想的出來。”李成秀算是徹底服了氣,他知道就憑他的天分,練到一百歲也打不到鄭驚蟄現在的境界。
“這恐怕比隨手蛇形還要厲害……”郭成明也服氣了,他最得意的手段就是崩拳和蛇形,可眼看孫雲清和鄭驚蟄的比試,隨便一拳一腳恐怕都不是他能抵擋的,多年的苦練忽然變成一個笑話,其中心酸,隻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