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家教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道題:“孩子犯錯誤時,您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接受調查問卷的一半以上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是怎麼搞的,又闖禍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確評價孩子,關鍵是評價標準有問題。他們常常覺得別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別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認為提醒孩子看到別人的成績,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結果卻事與願違。
小劉從來沒當過幹部,做夢都想當,這學期剛開學好不容易撈了個組長當,很高興。回家跟媽媽說:“媽!我當上小組長了!”媽媽不但沒誇他,反而把嘴一撇說:“如果你學習成績還上不去,當個小組長有什麼用?”本來想給媽媽一個驚喜,沒想到被無情地駁斥掉了,小劉心裏甭提多不是滋味了。
的確,這位媽媽真是太難為孩子了。爸爸媽媽的標杆永遠超越孩子的水平,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孩子永遠不會有成就感,這就是今天孩子的悲哀呀!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自己比,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隻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肯定他、鼓勵他。其間,不要通過挑錯來刺激孩子進步,否則會適得其反,一個孩子長大要經受人們無數次評價,不管別人說什麼,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基石。
孩子做錯了事,並不是他們的本意,作為父母要更多地看到孩子的閃光點,而不是盯著缺點不放,更何況當孩子做錯了事,並且在自己意識到後,他會極力尋找父母的理解,盼望得到公正的評價。這時,當家長把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孩子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這既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
何女士在事業上非常成功,但在教育孩子上卻是個外行。她有一個孩子上初中三年級,讓何女士頭疼的是,母子關係一直很緊張,在她眼中,孩子簡直就是一個“混世魔王”。一天,老師去她家單獨見她的兒子,這個大男孩上小學時參加過我們組織的夏令營,很樂意跟老師聊:“我媽媽對別人客客氣氣,對我總是發脾氣。每天我媽下班回來,我去開門,隻是看她的臉拉得老長,我便立刻跑回自己的房間,把門關緊,省得挨罵。”
老師說:“你媽也不容易,她在單位是領導,操心的事不少,回家又要做飯,照顧你,夠累的了,愛發脾氣可能是到了更年期。”
“更年期?”沒等老師說完,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接過話來,“自從我上學,我媽對我脾氣就這麼壞,更年期怎麼這麼長?你給我來個倒計時,更年期哪天結束,我好有個盼頭。”
老師立即轉化了一個話題,說:“今天我有事想向你請教。”聽到“請教”二字,孩子立刻把腰杆挺了起來,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接著老師說:“我想用與幾位朋友辦一個雜誌,你覺的多大的開本比較好?怎樣辦讓父母和孩子都愛看?”
他立刻提出3條建議:1.開本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不知心了;2.給父母寫的文章,孩子看了特想拿給父母看;給孩子寫的文章,父母看了特想拿去給孩子看,這就是“換位思考”;3.雜誌要有品味,關鍵是辦雜誌的人要有品味。
半年後,這位老師的雜誌創刊了,並且他采納了這位孩子的意見。後來,老師找到了他的何女士,並且對她說:“依我判斷,你兒子不是‘魔王’,而是天才!”果然,幾年後,那個大男孩子考上一所知名的高校。
所以,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挑錯教育是許多家長慣用的教子方式,采用這種方式教子的父母,他們的眼中到處都是孩子的不是,更多的時候,他們的孩子是“不聽話的”、“差勁兒的”,久而久之,這種評價會約束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始終承受著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孩子早戀,父母當自省
現在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並不是學生的學習問題,而是“戀愛”問題。許我家長在麵對孩子的早戀問題時,都顯得辦法不多,通常不是打罵孩子,就是暗地裏監視、打探孩子。這樣做一方麵不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很多時候,會與孩子間產生矛盾。
對此,家長要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了解,畢竟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第二性征開始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衝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向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等。孩子由於尚處於發育過程中,身心發育還不完全,思想、情感極不穩定,往往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考慮問題也缺乏理性,常常會造成各種錯誤,因此人們習慣於將這一時期稱作“危險期”。同時,家長地防止、改變孩子早戀問題時,也容易陷入一些誤區,正是因為這兩方麵的原因,所以,因為孩子早戀問題,而導致的許多親子關係惡化的事例並不鮮見。以下是一些家長經常容易陷入的教子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