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蒙德世乒賽上令人非常感慨的一個場景,是男團決賽首場第三局,張繼科在大比分2比0領先,小比分9:7領先的情況下,送給對手波爾的那一分。
當時的情況遠比上述過程複雜得多。實際上,問題出在雙方打成7:7,波爾開始發球的時候,他發了一個不甚明顯的擦網球,張繼科邊舉手示意,邊把球打了回去,球上台後波爾回球失誤,裁判把比分翻到了8:7,張繼科領先,但波爾並沒有注意到比分的變化。波爾繼續發球,張繼科接發球搶攻得手,比分變成了9:7,波爾叫了暫停。
這個時候,國際乒聯視頻直播的評論員也看到了比分上的問題,他在直播中說:“我相信張繼科會在下一個發球的時候故意把球發下網。”
波爾在重新回到場上後才發現了比分已經變成了9:7,他向裁判提出了對更早一個球的異議,對於波爾的質疑,黑人主裁判似乎完全“不知所雲”,倒是張繼科走上前去做了幾個手勢,表示波爾所言不差,黑人主裁判滿臉狐疑,但還是改了比分。雙方重新回到8:7,多特蒙德體育館裏掌聲雷動。
如果不是張繼科的寬容,波爾是要不回這1分的。或者,如果按照國際乒聯直播評論員的說法,張繼科在自己發球的時候給予波爾一個補償,那也是讓比分來到9:8,他距離勝利是2分,而不是現在的3分。
顯然,張繼科以最大的善意給予了裁判和對手最大的寬容,而他自己則承受了最大的風險。事實是,比分變到8:7之後,張繼科輸掉了這一局以及隨後的第四局,如果不是他的精神和實力足夠強大,他甚至有可能輸掉第五局,由此輸掉中國隊的第一分。
當然,張繼科一定不是知道自己能夠贏下第五局,才替波爾說話,放棄那1分的。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一場膠著的比賽,最終勝出的是那些大度、不與對手和裁判計較的人。而那些斤斤計較的人到頭來往往得不償失。
蔡振華在多特蒙德給全隊做動員的時候,又一次提到了境界的問題。寬容作為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極高的境界。
當一個人足夠寬容,說明他不糾纏於別人的錯誤,心態足夠健康,足夠自信。中國乒乓球隊擁有各種各樣克敵製勝的戰術,其實,寬容也是一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