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棲江畔霞金陵,丹楓點點總有情(1 / 2)

棲江畔霞金陵,丹楓點點總有情

發現森林之美

作者:菌箕

棲霞山,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當你聽到它,心中就會升騰起一種美感,你的腳步就會急不可耐地想走近它。當它那掩飾不住的魅力如一雙小手抓住你的視線,怎能逃脫?棲霞山,這三個字讓人的思緒此起彼伏,讓你的目光閃著火花。

棲霞名秀

緊鄰長江的棲霞山,清幽怡靜,風景迷人。棲霞山由三座山峰組成,中峰鳳翔海拔284.7米,如鳳凰展翅,又似一把太師椅的椅背;南邊的山峰勢如臥龍,似蒼龍戲水,人們稱它是龍山;西邊的山峰狀若伏虎若拜月,也稱做虎山。相傳棲霞山古時生長野參、當歸等藥材,食之可以攝生祛疾,延年益壽,故名攝山。然而,它最終得名與南朝宋代名士明僧紹(即明征君)的字號是分不開的,長期在山上隱居的明征君,號即“棲霞”,因山中建“棲霞精舍”,後明征君舍宅為寺,山也因寺而改名為棲霞山,清乾隆帝詩讚棲霞山為“第一金陵明秀山”,使棲霞山名聲大震。

“萬樹霜楓赤似霞,三峰高處夕陽斜,攝山(棲霞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稱二月花。”曆經歲月洗禮的棲霞山出落得愈發秀美,尤其是每到深秋,漫山紅遍,猶如晚霞西落,蔚為壯觀,棲霞山也因此和北京香山、湖南嶽麓山、蘇州天平山並稱為我國四大紅葉觀賞風景區。

除了醉人的美景,山中古跡遍布,山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這裏有被稱之為我國“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寺,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舍利塔、千佛岩、明征君碑,還有天開岩、青峰劍、白乳泉、一線天、禹王碑等一大批文物古跡。此外,還有許多帝王或文人雅士,如北宋宰相王安石、乾隆皇帝、袁枚、顧炎武等留下的吟詠棲霞的詩篇。山水風光與宗教人文傳統的緊密結合,造就了棲霞山獨特的地理與人文景觀,作為六朝古都,南京有的是帝王將相的霸氣和大把大把的文化遺存,但棲霞山的厚重明顯有別,身處其中,你仿佛能聽到溪澗幽穀向你娓娓道來那些靜靜流淌過的歲月,這正是棲霞山吸引中外遊人的精髓所在。

當棲霞山跳入你的瞳中,你的眼裏哪還容得下其他景色?心靈的窗口也早已被其動人的景致塞得嚴嚴實實。滿山的蒼鬆、楓樹不僅勾勒出迷人的線條,更是忠誠地守候著山嶺。在這山嶺上,紅色是不變的旋律,春天,當映山紅第一次開花的聲音在林間響起,這響聲如號令,所有的映山紅都遙相呼應,為這大山披一件彩虹;秋天,西側的楓嶺把層林盡染,金黃的陽光就著微風拂過,動人的光影就這樣刻入心底。棲霞山的紅,如緋紅著雙頰的花季少女,柔情帶著芬芳;棲霞山的紅,如一幅美麗卻又帶不走的畫卷,隻此一眼,永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