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道:“王明,雖然戰敗了,但是咱們總有大敗楚軍,重滅楚國的時候,你看那新式戰車了嗎,就是我和馮唐想出來的對付楚軍精騎的軍陣。”這種事情章邯本不該在客廳這樣下人可以隨便出入的地方說出來,但是來自後世的他畢竟防範意識不深,好在章邯府裏現階段還沒有敵軍安插的細作。
王離仔細地在頭腦裏過了一遍楚軍精騎的情況,在回憶今天的連環戰車陣,發現這個陣型卻是可以對付楚軍。王離道:“上將軍,如此軍機怎麼在下人出入的場合說出。”王離說的口氣半正式,後世電視劇上也看過“屏退左右”和“隔牆有耳”的章邯也明白,就不再說了,但是尚不明白所處環境險惡的他畢竟不能從心底感受這種事情,隻是按照王離說的做了,並沒有能夠從性格上調整。
就像現在的學生聽老師講課一樣,雖然口口聲聲的應著是或對,但這隻是學生聽到了老師所說的,或者說學生認為老師說得對,但並沒有能夠理解,所以就會產生學生感覺學會了,但是往往記不住的問題,那麼下回做題的時候就還是不會。
這裏章邯也是一樣的,這回跟著提醒走,下回的做法就不一定了。章邯當即就站起來叫下人出去,親兵守衛大廳,然後章邯貓著腰對著桌案吃了兩口,又走到王離跟前,貓著腰,雙手按著王離跟前的桌案兩角,說:“王明啊,按照召平和袁先生的謀劃,咱們應該先防守,並且防守的方向是函穀關和武關,我的意思是你守函穀關,馮唐從函穀關調精兵守衛武關,我居中策應,你看看怎麼樣啊?”其實章邯並不是像他自己說的這樣想居中策應,而是自認為不懂軍事,上了戰場怕怯陣,所以為自己安排了居中策應。
王離是老秦人,並且還是老一輩功勳爵祿的後輩,聽了章邯的這種安排,自然不願意,這個時候也不用半戰友的口吻了,又以手下人的身份說道:“上將軍,此事關乎我大秦生死存亡,怎可如此大意啊。”被王離這麼一說,章邯愣了一愣,不知道自己哪裏出了疏漏,難道王離不同意自己安居後方,還是王離有更好的計策?
章邯問道:“王明,怎麼了?”王離道:“上將軍,那馮唐將軍雖然有帥才,但其人終是趙人,當此我大秦安危存亡之際,不能不防啊。”章邯一聽,也就這事啊,自己在後世電視劇上就看明白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況三國裏麵曹操和司馬懿那樣多疑的,也沒少誤事。章邯當即說道:“王明,不用猜疑,用人不疑,我相信馮唐。”王離又道:“上將軍,縱使你相信馮唐,然又如何確保將士信他,又怎保將士服這麼一個‘趙國降卒’,若如此,下不服上,上不能治下,若延誤了軍機,大秦亡在旦夕啊。”
這個問題,章邯沒有考慮過,因為平時他的生活裏隻需要麵對馮唐一個人,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看過。也許前世看電視劇電影,可以獲得這麼個認識,但是真正輪動自己的時候,自己往往就從自己的主觀印象走了,這都是人之常情,畢竟人所交有限,所知有限,不可能知道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人怎麼想,也很少有人會關心別人的想法,以現在章邯的閱曆以及才學,根本就沒有考慮全盤的能力,在他看來馮唐有能力,有值得自己信任,就可以委以重任了。從根本上而言就是所交有限,所想有限。往往看戲劇上如此容易,輪到自己就很難了,總之成功很遙遠,戲劇上簡單的事情,輪到自己身上就是千難萬難,要踏踏實實的一步步走過。
經過王離的提醒,章邯自然能夠想的出來,這樣不行,但是馮唐那邊,自己已經告訴他了,現在要是撤了他,以後也就沒臉再見他了,再說了,馮唐要是負氣走了,那就更不好辦了,左不對,右也不是。到了這個時候又顯示出了章邯不具備梟雄的氣質,猶豫不決,主次不分。章邯問道:“王明將軍,那如何......,我們現在也無人可用啊?”就在章邯剛要說出如何對馮唐交代時,腦子裏靈光一閃,突然之間就產生了這麼一個問題,就趕緊改口問了出來。
欲知後事如何,下章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