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素質教育與個性化教育

素質教育又稱優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適應其能力與傾向,同社會要求相一致,實現其最大限度的發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個個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一種發展人的教育,其核心是個性發展的“主”應該落實到“素質”這個“體”上,如果素質教育失去這個“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所以,要想成功地推行素質教育就必須實施個性化教育。

如何有效地實施個性化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我國教育工作在建立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運行機製、確立個性發展觀、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和探究個性發展的實踐模式等方麵進行了有益的嚐試,並在具體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例如,創造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激勵教育模式、活動教育模式等,這些個性化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對個性化教育的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

提倡個體性化教育,把它看作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並不是要將它看作一個獨立教育實體,而是要將對學生的個性培養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不能簡單地把個性教育等同於興趣教育、健康教育、才能教育或僅僅是發展學生興趣、愛好、特長;也不能把它與集體教育對立起來而放縱學生,滋生學生的個人主義。這裏的個性教育不僅是某一個或某幾個教育模式的簡單相加,而是體現在所有教育模式中,其功能大與所有教育模式整體功能相加的和;或者說學生個性的培養不能依靠某個固定模式來完成,而應該體現在所有的教育過程中。它是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為目的的一種綜合教育模式。鑒於此,提出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幾點措施:

一、發展學生自主性,重視主體性教育。

個性教育強調人的需要、價值,強調學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個性教育的內因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自主性的人是客觀環境的支配者和控製者,不盲目受環境的控製也不盲目順從他人。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就是要使得學生成為自主、自強、自覺的人。個性教育要求教師重視激勵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實現其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尊、自強、自立等自主性品質的個性。

二、重視差異性、針對性和係統性。

個性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強調個人的特殊性。個性教育的目的在於促使學生在社會化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個性化教育要求教學內容的組織、選擇和教學方法的使用,都必須考慮學生個性的獨特性、差異性。既要有豐富的課程和教材,也要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個別化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麵深入地了解學生的一切,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學生找到最能發揮他個人的創造性和個性才能的生活道路,並把社會發展的統一要求轉化為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要素。

三、用啟發手段和審美教育,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

啟發式教育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特殊性、好奇心,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敢於提出問題,發展求異思維能力,使創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地開發。審美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想象、直覺、靈感等非邏輯思維能力,創造力的開發又依賴於非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審美活動的形象性、直觀性和愉悅性、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創造性情感,發展創造性品質。

四、要注重活動性和未來性。

學生的個性隻能在具體的活動中得到形成和發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有利於學生完整個性的發展。例如,藝術活動有利於通過審美情趣的形成和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科技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體育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頑強拚搏的精神、公平競爭的意識、超越自我的觀念;公益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助人為樂等道德品質。活動是個性發展的基本途徑。教師要經常變化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需求,強化學生參加活動的動機、興趣和能力,並擴大學生的交往範圍,使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培養完整的個性。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生關係、課堂氣氛等作為多種隱蔽性課程,對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