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種節目理念:從聲音出發的純粹(1 / 2)

一種節目理念:從聲音出發的純粹

東海拾貝

作者:高曉鵬

2012年,《中國好聲音》是在浙江衛視開播,由星空衛視旗下的星燦製作聯合浙江衛視在原版引進荷蘭節目《The Voiceof Holland》的基礎上,經過本土化改造而成型的一檔音樂選秀類節目。開播以來,它以別樣的節目姿態,顛覆了某些我們對於時下文藝選秀節目的價值觀,掀起了娛樂圈的文藝風。一時間。好聲音引來眾多觀眾的叫好聲,眾聲喧嘩,熱議一片。看了很多期的《中國好聲音》節目,我們其實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觀看節目之後,我們每每回想起來,那美妙動聽的天籟之音縈繞腦海,不絕於耳,於是我們如癡如醉,陷入了對節目中特殊而具有某些時代特質的美妙聲音的回憶與欣賞之中,聲音強烈的先入為主帶給我們獨特的音樂審美體驗。而後才是對歌曲演唱者的惦記。在《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舞台上,傳達出聲音強大的力量,節目本身的視覺衝擊力和受眾的感受力非同一般。於是乎,一時間。聲音成了節目的核心、關鍵詞、熱點,節目從聲音出發,以聲音為中心表現對象,在其他舞台因素的配合下,演繹出具有時代新鮮特質的聲音的純粹。此處,聲音的純粹指聲音被放置在了節目的突出和核心的地位。相對弱化了其他舞台因素,一切以歌手聲音的呈現為重點。這樣,作為音樂最本質元素的聲音在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節目趨向歌聲、聲音的本真的展示而純粹。

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選手本身尤其是選手的聲音成了一個獨特的節目存在,值得深入探究。該檔節目以嶄新的節目生態引人入勝,其實最主要的就是選手聲音的先聲奪人,其構成了節目生態最關鍵的一環。先進入選手和聲音的關係分析。節目中聲音雖然依附歌手,但又以超越歌手的麵貌凸現出來,我們常常因為聲音的衝擊而忘記了選手的舞台存在,聲音與選手達到了渾然一體的境界。節目緊緊圍繞從歌手的聲音出發這個理念,以歌手聲音對受眾的傳播為旨歸,節目對聲音的出場和展示做了充分的設計。首先是選手歌聲飄出,導師背對選手,隻與歌聲首先直接接觸,每種各具特色的具有顛覆性的甚至原生態的聲音相繼亮相,帶給觀眾全新的音樂體驗。這些音樂體驗是有特色的、複雜的、有時候甚至充滿了變形的糾結。觀眾對聲音的獲取過程中得到的是聲音傳播的立體感和豐富的空間感。比如,李代沫翻唱曲婉婷的《我的歌聲裏》,男生唱女聲,更多的低沉與磁性,悠遠與激揚,諸種複合的音樂元素,徹底顛覆了女聲的聲音展示形式,呈現出別樣的歌曲姿態,生成和豐富了歌曲的內蘊。吳莫愁充滿野性的呐喊,卻是以另外的女性的扭曲的、糾結的、怪異的聲音走向聲音的釋放。她身形的扭擺與聲音的隨性而動,完美融合在一起,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審美刺激。留著一頭酷酷發型的年輕小夥子張瑋唱《high歌》,不僅high翻了在場的觀眾,而且令場外的觀眾持續high,這首歌很青春很時尚,充滿了活力的躍動,激情四射。包含複雜的審美呈現,觀眾隨著旋律時而張揚時而糾結,百感交集。節目中湧現出很多的聲音新秀。他們塑造了各種聲音的造型,與觀眾互動,引發聲音的風暴。本節目最為特別之處正是在於,歌手處在“明處”,導師相對處在未知的“暗處”,當聽到導師們自己心儀的美妙歌聲時,轉身和歌手麵對麵,直至歌手唱完後,所有導師對選手的歌唱和聲音作出評價,完成對歌手整體素質的判斷。這一“盲選”環節撇開導師對歌手外形條件等因素印象的影響和製約,讓他們在未知的舞台氛圍中開啟對歌手聲音的集中了解。穿越歌手,直抵純粹的聲音,切入其本質的接受和審視。在一切近乎未知的開始中,節目著力突出選手聲音的先發製人,締造出音有形而人無形的舞台氛圍,讓在場的觀眾、導師、歌手。乃至場外的觀眾都凝神屏氣,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於舞台的源頭——聲音。選手的聲音開始,開啟了導師的評斷過程,同時聲音的結束,也即使對選手的評判成為定局,聲音在無形中成為舞台的唯一。實際上,選手轉身,豁然開朗,揭開了導師和選手之間的神秘阻隔。同時,又讓聲音和選手之間重新建立某種聯係。舞台的一切緊緊圍繞聲音,造就了一種舞台演繹聲音的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