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財會專業大學生就業與人才培養質量問題的探討(1 / 3)

財會專業大學生就業與人才培養質量問題的探討

財會教育

作者:張克非

摘要:針對目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一般財會專業人員供大於求、高端人才相對匱乏的現狀,本文全麵分析了高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對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培養質量之間的聯係進行全麵闡釋,從而提出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抓手、提高財會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財會專業大學生就業人才培養質量

2013年,應屆畢業生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經濟環境下,高等學校應針對專業性很強的財會專業,提高培養質量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高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能力培養不足

大部分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一定誤區,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認識不清,而高校對學生就業觀念引導方麵也存在問題。高校所構建的財會專業知識結構不健全,學生掌握知識不紮實,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水平不高,畢業生就業能力明顯不足,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二)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教學模式與手段單一

目前,我國財會專業的知識結構比較狹窄,課程設置一般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設置比例不合理。過分重視專業化程度,對知識結構的通用性重視不足。二是專業課程缺乏係統性指導。三是課程結構設置多年不變,不利於學生及時了解當前出現的新問題、新動態,影響學生對未來財會發展趨勢的把握。

(三)財會專業教學力量薄弱

隨著“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思想的深入人心,財會專業學曆教育發展迅猛。一方麵培養了大批財會專業人才,為經濟建設做出了相應的貢獻;另一方麵,由於高校擴招等,又未做好充足準備,特別是師資方麵,教學水平的受限明顯影響了教學的質量,使畢業生的實操能力不高,影響了就業前景。

(四)實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財會專業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需要熟練地掌握並準確地加以運用,課堂教學之餘還需要實踐過程。但實際操作難度較大,表現在:財會崗位是單位中的特殊崗位,崗位責任重大,很少有單位為財會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高校隻好在校內模擬實際情景讓學生演練。但校內模擬教學方式單一、模擬資料不夠完善、指導教師業務水平不高等,實踐效果大打折扣。

二、畢業生能力與培養質量的分析

工作能力是指從事某項職業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分為職業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麥克思參考美國SCANS標準,將基本工作能力分為五大類,共35項;職業工作能力根據中國大學生可以從事的職業,分為621個職業。筆者參照麥克思-中國2009-2011屆大學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調查數據,認為高校在人才培養上應注重加強能力的培養。

(一)基本工作能力的主要內容

五大類基本工作能力包括:理解和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應用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理解和交流能力包括:理解性閱讀、積極聆聽、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學習方法、理解他人和服務他人;科學思維能力包括:針對性寫作、數學解法、科學分析和批判性思維;管理能力包括:績效監管、協調安排、說服他人、解決複雜的問題、判斷和決策、時間管理、財務管理、物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分析能力包括:新產品構思、技術設計、設備選擇、質量控製分析、操作監控、操作與控製、設備維護、疑難排解、係統分析、係統評估;動手能力包括:安裝能力、電腦編程、維修機器和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