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案例教學在法律課堂上的運用(2 / 2)

教師還應注意討論的時間,從引入案例、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教師引導、到答疑解惑,教師要在整個過程中給予掌控,合理安排。同時在案例討論中注重保護和鼓勵學生,對各種積極思維得出的多種答案,予以肯定。引導學生協調法律衝突,站在最適當的法律角度,抓住主要法律論點,兼顧其他法律問題,最後得出最佳的解決途徑。

(三)課後做好小結

學生在進行激烈的討論後,教師有必要進行案例的分析小結,在分析小結中,並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所以教師不是判斷正確與否, 而是對大家的討論提出一個指導性的方向,同時引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加深大家對案例有理解,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三、確立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為教學主角的學生,確立他們的主體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當他們能積極配合時,是教學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所以他們必須以一個當事人的真實心態進入角色,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

(一)教師選擇的案例往往是有針對性的,是基於一定理論基礎的,因此學生在討論時不能沒有目的性,要求學生在學習前應認真閱讀案例資料,了解對應的法律知識,對以前學習中未涉及到的新的知識點要事先進行準備等。同時還應對案例分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案例教學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去,而不能隻是個別學生的舞台,每個案例的討論,學生應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每個小組都要有成員發表小組的意見,這樣通過團隊的相互協作,提高討論的效率與質量,並獲得協調人際關係的鍛煉。

(三)由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和理論的片麵性,在案例討論之後,學生所交流的經驗和意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對案例結論,不論觀點如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予以表揚並鼓勵,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

案例教學是法律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它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充分的結合起來,是師生互動教學的一種表現,隻能教師精心準備的案例和學生主動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傳授解疑的同時,形成學生的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