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他家的保姆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
作者:丁曉平
感恩,是一個非常溫暖的詞彙。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自然是一個心中充滿著愛的人,是一個心中常懷感動的人。毛澤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毛澤東和他家的保姆陳玉英的交往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闊別18年,毛岸英告訴陳玉英說:“我這次回湖南有三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要找到你,這是父親反複交待了的,同時要安排好你的生活。”
陳玉英是何人?20世紀二三十年代毛澤東夫人楊開慧請的保姆。
從1926年底來到毛家當保姆開始,到1931年初含淚離開毛家,陳玉英和楊開慧一家一起共生活了四年。然而,這四年卻是非同尋常的四年,從長沙到武漢,從與楊開慧一起被捕到楊開慧犧牲,陳玉英經曆了人生的生離死別。但她“在反革命麵前表示很堅決,沒有屈服”,對楊家老小和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母子一往情深。
1950年5月,毛岸英遵照父親毛澤東的指示,回到闊別整整20年的故鄉,探望他日夜思念的外婆,給外婆祝八十大壽。也就是在這時,毛岸英見到了陳玉英。一見麵,兩人抱頭痛哭,多少傷心事、離別情湧上心頭。岸英沒有忘記陳玉英曾給他和弟弟岸青、岸龍的母愛,也沒有忘記他們在獄中的艱苦生活,更不會忘記母親犧牲後陳玉英仍以巨大而少有的堅毅、勇氣和愛,在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的白色恐怖下冒著隨時有被捕殺頭的危險,為失去母愛的他和弟弟編織了一個充滿著母愛的家。
毛岸英告訴陳玉英說:“我這次回湖南有三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要找到你,這是父親反複交待了的,同時要安排好你的生活。”
陳玉英聽了,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說:“我沒有什麼困難,隻有一個女兒,她父親也死了,現在放在鄉下她伯伯處,我放心不下。”
毛岸英當即送給陳玉英10萬元錢(舊幣),讓她作為盤纏,去鄉下接女兒來長沙。第二天,陳玉英就下鄉了,將女兒孫燕接來,不久後將她送進保育院讀書。
1949年夏天,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渡過長江後直卷南中國。不久,長沙解放。正在家鄉湖南寧鄉縣鄉下打零工的陳玉英,聽說“朱毛紅軍”回來了,激動萬分。她知道,30年前她在長沙、武漢當保姆的那家男主人毛澤東的隊伍回來了。於是,她趕緊辭了工作,回到家裏,她要去“找毛潤之先生”。
這個時候湖南剛剛解放,戰爭還沒有真正結束,社會還是有些兵荒馬亂,兩個做木工和漆匠的哥哥對妹妹的想法十分驚詫,都表示了擔心,勸她別胡思亂想。大哥說:“別人都從長沙城裏往鄉下跑,許多有錢人還帶著老婆孩子錢財跑到了外國,你倒好,一個做堂客的,還往城裏跑,怕是犯了神經病了吧?”二哥說:“兵荒馬亂的,你想去送死啊!1931年沒有死成,還沒有搞怕嗎?”
自從丈夫去年去世後,陳玉英孤苦一人帶著女兒四處流浪,靠幫別人打零工度日。如今聽到當年待她不錯的毛澤東領導革命勝利了,她哪能不激動呢?當年她帶的毛岸英、岸青兄弟現在還好嗎?她找毛澤東的心怎麼能不急切呢?可經哥哥們一勸,心裏麵也沒了底。於是她就跑到廟裏去占卦,結果令她喜上眉梢,她得了個“上行東行遇貴人”的上上簽。這下,陳玉英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毫不猶豫地上路了。
一到長沙,陳玉英四處打聽,經楊開慧堂妹楊開英的介紹,才找到楊開慧母親和哥哥楊開智、李崇德夫婦住的希聖園一號。真是喜從天降,這一趟,陳玉英沒白跑,她從楊家打聽到明年毛岸英將回長沙給外婆做八十大壽。
第二年,毛岸英真的回來了,陳玉英趕緊來到長沙,二人相見,抱頭痛哭。
出生於湖南寧鄉貧苦農民家庭的陳玉英,靠討米要飯長大,七八歲就做了童養媳,十多歲又外出幫工,後來輾轉到長沙做了傭人,生活淒苦。1926年底,陳玉英幸運地經人介紹來到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家裏當了保姆。這一做就是整整四年。在這四年中,毛澤東和楊開慧夫婦不把她當外人,不分彼此,日子過得好像是一家人似的。
1927年底,毛澤東秋收起義失敗後,去了遙遠的井岡山。楊開慧就和陳玉英一起帶著年幼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倆回到長沙板倉的娘家生活。1930年10月14日清晨,陳玉英和楊開慧、毛岸英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被關進了設在司禁灣的長沙陸軍監獄。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以湖南清鄉司令部司令何鍵為首的反動派對楊開慧進行了五次審訊,先後實施了皮鞭抽、木棍打、竹簽紮、杠子壓的酷刑。但楊開慧始終堅貞不屈,最後壯烈犧牲。
楊開慧所經受的殘酷的刑罰,陳玉英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她對楊開慧的勇敢也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也更加堅定了一定要幫助楊開慧照顧好年幼的毛岸英的信念。當反動派發現從楊開慧那裏得不到任何有關共產黨和毛澤東的消息後,又企圖從陳玉英這個保姆嘴裏挖出一些有用的“情報”,對陳玉英也實施了嚴刑拷打。但陳玉英也表現得異常堅定,大聲回擊道:“你們要殺就殺我,留著開慧回去帶小孩。”
楊開慧犧牲後,陳玉英帶著毛岸英在獄中又住了18天,後經革命組織營救,他們才被反動派放了出來。出獄時,陳玉英仍然是一身青腫,岸英也生病拉肚子。陳玉英一瘸一拐地將岸英帶回板倉楊家,從此和楊老太太一起撫育毛澤東和楊開慧的三個孩子。
誰知,剛剛過了四個多月,1931年2月下旬的一天,楊開慧的族親楊秀生急忙送信來,說:“國民黨說你陳玉英不悔改,還在幫‘匪屬’家做事,又要派人來抓你了,你趕快跑吧!”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陳玉英實在不舍,她忘不了楊開慧在獄中請她幫助撫育孩子長大成人的囑托,不禁淚流滿麵。楊老太太含著淚對她說:“玉英,開慧已經死了,你就是我的女兒。本來想從今以後大家在一起吃點稀飯,就這麼過下去,可他們又要來抓你了。我死了一個女兒,不能再死第二個女兒。我不能看著你落人虎口,你還是快點離開這裏吧。”
就這樣,陳玉英含淚離開了板倉楊家,離開了岸英三兄弟,離開了媽媽楊老太太。這一別就是18年。
如今18年過去了,毛岸英已經長成一個28歲的英俊青年了。陳玉英沒有忘記楊開慧一家對她親人般的照顧,毛岸英也沒有忘記陳玉英給予他兄弟三人的母愛,二人相見怎麼不喜極而泣?
和許多窮苦百姓一樣,陳玉英家的貧窮是可想而知的。在毛岸英回到北京後不久,陳玉英因為女兒孫燕上學的事情,迫於無奈給毛岸英去信反映了家庭的實際困難,希望給予一點幫助。毛岸英接到信後,立即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反映,請求組織給予解決,同時於1950年8月19日給陳玉英認認真真地回了一封長達五頁信紙的信:
孫嫂:
你的信我前天才看到,這是因為我自你們那裏返回北京後,馬上又被公家派到別處去了,前天才回來。
你在信中感謝我照顧你,這我決然不敢當,我對你並沒有絲毫特殊,組織上對你照顧是把你當作對革命有一定功勞的人看待的。這是你二十幾年前在敵人威嚇麵前,在敵人監獄中挨罵挨打堅定不屈的應有代價,這是你的光榮,但你可千萬不要以此而自高自大,這也要那也要,若如此那就會把你自己的光榮曆史汙辱了。我想你不會這樣的,你將仍是一個老實的、樸素的、對眾人好的、為眾人做事的、因而為眾人所尊敬的孫嫂。起碼我是熱望你自革命勝利後變得比從前更好。
你的女兒進保育院一事,組織上已答應替你辦,不需你自己出錢(因為你自己沒有錢)。如果一定要你出錢,而你確實沒有錢,那麼請你拿著這封信要舅母同你一起去見交際處劉道衡部長,他會正確處理問題的(他是一個老革命同誌)。
我的身體比以前要好一些。岸青不久前在醫院裏割了扁桃腺,身體好多了。
你的身體千萬要注意,同時又要好好在自己崗位上工作,不要使人家覺得解放後,你似乎有了“後台”,就不聽話了,不好好工作了,這是不對的。我們是勞動人民,我們以此為光榮,但因此我們永遠應當是世界上最忠實、最純潔、最勤勞、最樸素、最剛強而又善良的人們,望你永遠不失這種偉大工人階級的優良品質,保持這種偉大的優良品質,去掉一切不好的非工人階級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