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
絨毛膜羊膜感染是早產的重要原因。感染的來源是宮頸、陰道的微生物,部分來自宮內感染。感染也是導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早產常與胎膜早破合並存在。
(2)子宮過度膨脹
助孕技術的發展,使多胞胎出生率增加,而雙胞胎或多胎妊娠因羊水過多可使宮腔內壓力增高,提早臨產而發生早產。
(3)子宮頸口關閉不全
孕中期時,宮頸口被動擴張,羊膜囊向頸管膨出後張力改變,以致胎膜早破而早產。
(4)子宮發育不全
子宮畸形均會因子宮發育不良而導致孕晚期流產或早產。
另外,早產還與妊娠並發症、妊娠合並症、孕期勞累顛簸、內分泌紊亂、吸煙、飲酒、吸毒等密切相關。
6.如何預防早產
預防早產,應在孕前就與醫生密切配合,找出導致早產的危險因素。孕期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評估是否有早產傾向,以便盡早發現問題,采取如何處理。孕婦本身的參與是預防早產的關鍵,因此建議:
(1)治療生殖道感染
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時應及時診治。
(2)避免勞累和外來刺激
孕晚期最好不做長途旅行,避免路途顛簸勞累;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以免碰到腹部;走路特別是上、下台階時,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的走穩;不要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孕晚期須禁止性生活。
(3)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改善生活環境,減輕勞動強度,增加休息時間。孕婦心理壓力越大,早產發生率越高,特別是緊張、焦慮和抑鬱與早產關係密切。因此,孕婦要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緊張情緒,避免不良精神刺激。要合理、充分地攝取營養。孕晚期應多臥床休息,並采取左側臥位,減少官腔內向宮頸口的壓力。
(4)關注自己的健康
倘若孕婦患有心髒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合並症,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雙胞胎或多胎妊娠、前置胎盤、羊水過多等情況的孕婦,一定要遵醫囑,積極做好自己孕期的保健工作,及時發現異常,並盡早就醫。
(5)必要時的處理方法
前次妊娠因子宮頸鬆弛而早產者,於孕16~20周(在前次早產孕周之前)施行子宮頸環紮術。
此外,應該認識早產的征兆,如有未滿孕周“見紅”並伴有規律宮縮、持續性下腹痛、下背酸痛、陰道有溫水樣的東西流出等異常情況出現,應及時去醫院接受檢查。
7.懷孕八個月出生的嬰兒能活嗎
根據婦產科學所述,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經過280天成熟而呱呱落地。然而因為某些原因,胎兒可能在妊娠的任何一星期出生。我們習慣稱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或懷孕不滿37周出生的嬰兒為早產兒。但在產科學常可見到妊娠才七八個月就出生的嬰兒,體重並不太輕,生活能力也較強,會哭、會吸吮乳汁。也有已經滿月的嬰兒,其出生體重才2500克左右。因為遺傳、生活環境、營養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婦女在同一孕周生出的嬰兒,他們的身長、體重、生活能力等會有較大的差別。據統計,正常的孕婦在各孕周生出的嬰兒有大有小。比如在孕32周出生的嬰兒體重,最輕的為1200克,最重的可達2200克;孕3六周出生的嬰兒,體重輕的僅為2300克,重的可達3200克;足月出生的嬰兒體重也有一個上下浮動值。這些均屬於正常範圍。
另外,胎兒在宮內生長發育的速度是人體第一個生長最快的階段。懷孕三個月時,胎兒身長約7~9厘米,體重約15~三十克,四肢已分清並開始活動。懷孕五個月時,胎兒身長約25厘米,體重約300克,四肢活動較有力,皮下開始有脂肪積存。懷孕6個月時,胎兒身長28~34厘米,體重600~800克,娩出後已能呼吸,但很難存活。懷孕7個月時,胎兒身長30~三十五厘米,體重則達1200克左右,各髒器發育已齊全,生後能啼哭和吞咽,但生命力很弱,成活率很低。懷孕8~9個月時,胎兒發育生長極快,身長40~50厘米,體重增加快,皮下脂肪逐漸豐滿,出生後哭聲響亮,生命力較強,成活可能性大。由此可知,孕期越長,胎兒發育就越完善,妊娠八個月出生的嬰兒,其存活的可能性必然比孕7個月出生的嬰兒更大,也更好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