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人造奶油、熟豬油、肥肉等油脂類食物。
③發酵幹酪、成黃油、甜煉乳等乳製品。
④水果罐頭、蔬菜罐頭、醃酸菜。
⑤糖果、甜食罐頭等甜食製品。
⑥鹹黃瓜、芥菜、罐頭洋蔥、蛋黃醬、袋衝湯料等調味品。
⑦椰子水、化學酵母、充氣飲料等。
4.孕婦要適當補鈣
鈣是孕婦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新生兒體內含鈣約30克,主要在妊娠7~9個月儲存(7月蓄積120毫:E/天,八月蓄積260毫:E/天,9月蓄積450毫克天),平均每天的鈣沉積量為280毫克。按鈣吸收率為50%計,孕中期需要每天補充220毫克,孕後期需要每天補充700毫克。
因為胎兒的鈣約有30%來自孕婦的骨鈣,為防止孕婦骨質軟化,需要在懷孕前和孕期的膳食中供給充足的鈣,增加鈣的儲備,以備孕後期需要。
孕婦所需要的大量鈣質單從飲食攝入是很難解決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多給孕婦食牛奶或乳製品;二是補充適量的維生素,以有利於鈣的吸收。
5.孕婦能否服用人參
人參屬大補元氣之品,婦女懷孕後久服或用量過大,就會使氣盛陰耗,陰虛則火旺,即“氣有餘,便是火。”服人參不當,易致陰虛陽亢,大多數人出現興奮激動,煩躁失眠,咽喉幹痛刺激感和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此外,服用人參過多可產生抗利尿作用,易引起水腫。孕婦濫用人參,容易加重妊娠嘔吐、水腫和高血壓等現象,也可促使陰道出血而導致流產。從胎兒來看,胎兒對人參的耐受性很低,孕婦服用過量人參有造成死胎的危險。所以孕婦不可濫用人參。
6.孕婦不宜吃黃芪燉雞
黃芪是人們較為熟悉的補益肺脾之氣的中藥,用單味黃芪與老母雞燉食,補養身體的功效更強,所以常被一些病虛體弱的人采用。一些孕婦為了增加營養,使胎兒更健壯、聰明,也經常吃黃芪燉母雞,在某些地區甚至已成為習慣。其實這樣做對孕婦是不利的。
一些孕婦尤其是臨產的孕婦,因為吃了黃芪燉雞,引起過期妊娠,常因胎兒過大而造成難產,結果不得不做會陰側切、產鉗助產,甚至做剖宮產分娩,給孕婦帶來痛苦,同時也增加了胎兒損傷的機會。
孕婦吃黃芪燉母雞造成難產的原因,一是黃芪有益氣、升提、固澀作用,幹擾了妊娠晚期胎兒正常下降的生理規律;二是黃芪有“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的功用,加上母雞本身是高蛋白食品,兩者起滋補協同作用,使胎兒發育長勢過猛,造成難產;三是黃芪有利尿作用,通過利尿,羊水相對減少,以致延長產程。因此,從利於健康角度考慮,孕婦不要吃黃芪燉雞為好。
7.黃鱔可防治妊娠高血壓及糖尿病
黃鱔又稱長魚,是孕婦的滋補佳品。每100克鱔魚肉中含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磷150毫克、鈣380毫克、鐵16毫克、維生素A428國際單位,還含有黃鱔素A、B及硫胺寨等。鱔魚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它性溫味甘無毒,入肝、脾、腎三經。據記載:“鱔,補虛損,治婦人產後惡露淋瀝,血氣不調,除腹中冷氣腸鳴”。它能夠補中益氣,治虛療損,是身體贏弱、營養不良者的理想滋補品。
孕婦常吃黃鱔可以防治妊娠高血壓。膳魚頭能夠治療痢疾與積食不消;其皮可以治療婦女乳房硬腫疼痛;其血甘鹹無毒,可以祛風、活血、壯陽,還可以治療麵神經麻痹所引起的口眼歪斜。日本營養學家研究表明:清燉黃膳可以治療糖尿病。
黃鱔的食用方法很多,炒、爆、燒、炸、拌、煎、燜、燉、蒸、煮都可以。不過,黃膳一旦死亡,就和蟹與鱉一樣,體內細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故以食用鮮活黃鱔為佳。
七個月時的胎教方案
1.對話胎教
胎兒聽覺器官在胎齡為2六周時(6個半月)發育成熟。其結構基本上和出生時相同,隻有中耳的鼓室與乳突部分。在出生前鼓室內僅有極小量的空氣,乳突的氣化也未完成,直到出生時,隨著哭叫與呼吸,空氣經由咽鼓管進入鼓動室,鼓動室的氣化才全部完成。另外,胎兒在宮內時,中耳內充滿中胚層的膠狀物。所以,胎兒從妊娠2六周開始,耳朵已有了接受聲波,將聲波的“機械振動能”轉換為“神經衝動”的能力。這一點與正常人的功能相同。但是,這時胎兒的耳朵又有與正常人的功能不盡相同之處,即胎兒的耳朵對聲波的傳導以骨傳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