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見周培公去遊說王輔臣久久不歸,心想周培公可能勸降不了王輔臣,於是下令圍城的十萬清軍攻城,給王輔臣壓力,以便於周培公遊說王輔臣。
清軍目的隻是給王輔臣壓力,所以隻是佯攻,在平涼城外放了幾響大炮,但守城將士見敵人要攻城,立刻還以顏色。平涼城有程普運來的多門南明生產的最新式大炮,威力比清軍的紅衣大炮大的多,所以王輔臣守城將士一開火,清軍就人仰馬翻,這可激怒了大元帥圖海,圖海下令十萬清軍立刻攻城。
清軍畢竟人多,且帶有多門紅衣大炮,圖海又是久經戰場的大將,在清軍的猛攻下,平涼城的守軍很快堅持不住,城牆也幾乎被紅衣大炮烘塌,守城士兵趕緊報告王輔臣說將士們馬上就要堅持不住了。
周培公聞言哈哈大笑說:“輔臣兄,螳臂安能當車,識時務者為俊傑,大清朝四海臣服,聖祖康熙皇帝更是千古明君,你一個小小的陝甘總督怎麼能鬥得過大清朝。”
這時,袁大福站出來對報信的守城士兵說:“有我在,不必害怕,走,隨我去守城。‘
袁大福來到城頭,看到情況確實不容樂觀,清軍仗著大炮多,不斷用大炮轟城,城牆馬上就要被轟垮,袁大福心想,要打敗清軍,必須要先設法打掉敵人的大炮。
袁大福命令城上所有的大炮都對準敵人的大炮開火,明軍大炮火力強大,而且居高臨下,比較容易掌握準確度,一時間真的摧毀了清軍不少的大炮,清軍見此攻勢更猛,騎兵在大炮的掩護下迅速的衝向了平涼城,隨後,又有許多“戰車”也衝向了平涼城。
這些“戰車”其實是**哈赤的工城法寶,在厚木板上過上一層鐵皮,在過上幾層獸皮,一般的火銃弓箭根本射不穿,經過康熙皇帝的改進,更是增加了木板的密度,鐵皮的厚度和獸皮的層數,並由人推前進改為馬拉前進,行動更為迅速,很快便衝到了平涼城下,用鐵鍬斧鑿不斷挖掘城牆,對此一時間王輔臣軍毫無辦法,大炮進入射擊死角,弓箭,火銃根本射不穿敵人的戰車,袁大福見此,又拿出了當年自己的爺爺守城的老辦法,命士兵用棉被裹上稻草和火藥製成“萬人敵”扔向敵軍,城下的清軍頓時變成一片火海,但過了一會,火漸漸熄滅了,可是敵人卻並沒有被燒死,原來“萬人敵”隻是燒毀了戰車的獸皮,戰車經過康熙的改造,整個木板都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鐵皮,並做成了一種密閉的小屋讓,隻留一個小門觀察敵人,馬匹和士兵都在小屋之中,類似於今天的裝甲車,所以在獸皮燃燒完之後,清軍的“裝甲車”露出了鐵皮,大火雖然把鐵皮稍等滾燙,但並沒有傷害的裏麵的馬匹和士兵,不過許多攻城的騎兵倒是被燒死了不少。
袁大福見此,心說看來隻有拿出秘密武器了。就在平涼城的城牆將要被挖透的時候,平涼城的大門打開了,從城門裏麵“走”出了許多鐵盔鐵甲的“怪物”,他們張著兩條橢圓的“腿”,一個圓圓的“腦袋”,還有一根長長“鼻子”,鼻子裏居然還能噴出火來,隻要他的鼻子對著那輛“戰車”發出“咚”的一聲響,那輛戰車就會立刻爆炸,沒錯,這就是程普仿照後世的坦克研製出的秘密武器,取名叫“大明鐵甲車”。
“大明鐵甲車”整體用厚鐵皮打造而成,基本和現代的坦克一樣,不同的是他是由人力來提供動力的。清軍戰車一遇上“大明鐵甲車”變的隻有挨打的份,不一會就讓“大明鐵甲車”轉配的火炮炸毀了許多輛,好在清軍戰車是由馬來提供動力的,比由人提供動力的“大明裝甲車”跑的要快的多。所以大明的戰車急忙後退,袁大福在城頭看到清軍戰車進入了明軍火炮射程,立刻下令火炮轟擊敵人的戰車,並由“大明鐵甲車”追趕敵人的戰車。但清軍戰車撤回之後,清軍的紅衣大炮立刻開火轟擊“大明鐵甲車”,由於“大明鐵甲車”行動緩慢,也被敵人的大炮炸壞了不少。袁大福立刻指揮炮兵壓製清軍火力掩護“大明鐵甲車撤入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