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名人、“狀元”是成才的榜樣(2)(1 / 3)

王珂成長的外部條件是優越的,但再優越的外部條件也要通過內因發揮作用。王珂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能隨時吸收先進的東西,並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老師介紹過一所美國人才研究機構對很多孩子進行跟蹤調查,看他們是否訂立過計劃,20年後發現,訂不訂和執行不執行計劃,結局完全不一樣。王珂把這個事例牢牢記在腦海裏,如今他已經成為計劃性很強並堅決按計劃辦事的人。他說,每天想到自己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心中就非常明確自己想幹什麼、要幹什麼以及必須幹什麼,“感覺好極了”。

王珂努力奮鬥的精神最集中地表現在他的刻苦自學上。14歲上初二的那年,他得知美國微軟公司舉辦MCP考試的消息,便去報考。工作人員說還沒碰到過這樣小的孩子來報考,再三勸他慎重考慮,他還是決心試一試。那時,準備MCP考試隻有一本厚厚的《支持和現實》英語原版教材,全書共26章,王珂利用整個暑假,兩天自學一章。他每閱讀一頁教材,便要通過電腦查抄一二十個英語單詞。他按書中規定,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實際操作的習題。炎熱的夏日,他每天從早晨8點半開始,一直要學習到深夜12點,除了中間玩兩個小時《極品飛車》電腦遊戲和吃飯外,要刻苦自學12個小時。這是何等的追求,何等的決心,何等的毅力啊!他終於按時自學完規定教材,通過了用英語顯示在屏幕上的一道又一道超出教材內容的計算機試題考試,獲得了由比爾·蓋茨簽名的MCP國際認證證書。他先後自學了《“C++”語言描述數據結構》等21本英語原版計算機專集。他的刻苦鑽研的精神,還表現在他創造性地完成兩個軟件的編製。據權威人士介紹,即使是電腦專家,一年最多隻能編製50萬行代碼的軟件的編製,而王珂卻在兩年內完成了150萬行代碼的《分布式虛擬現實係統》軟件,而且還是在做完功課的夜晚裏創作的。他說:“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能有靈感突現,有一種想收都收不住的感覺。”無怪乎他進入高中後,每天都要到深夜兩點多鍾才能睡覺。令人驚奇的是,王珂上課總是聚精會神,坐得筆直,很少有打瞌睡的時候。王珂曾有一個遐想:如果能有一種不要睡覺的芯片,當你需要長時間學習時就把它裝進你的大腦裏,不需要時再把它取出來,那該多好。人們會問,王珂不覺得苦嗎?他回答說:“學習一種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其實是一種非常快樂的事。”王珂成長的過程告訴我們,他對電腦技術的鑽研,已經由興趣發展到誌趣,由誌趣發展到誌向,並將成為他終生的事業。

不斷追求,永不自滿

王珂一次一次地獲得成功,一次一次地感受成功的喜悅,又一次一次地對自己提出更高的奮鬥目標,因而,能保持永不自滿、不斷前進的思想境界。他說:“我在完成MCP考試走出考場大門時,自己真的感到天更藍了,樹更綠了,一切變得更美好了。”

走進王珂的臥室兼電腦房,首先看到的是書櫥,裏麵排滿了計算機專集、英語書籍和世界名人傳記。兩邊牆上,貼著醒目的座右銘“超越自我!”“追求光榮與夢想!”有歌德的話:“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有一個偉大的目標,然後下定決心去實現它。世間隻有兩條路可以使人達到重大的目標和完成偉業,那就是實力和毅力。”記者笑著問他:“你本來的理想不是想成為一個傑出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師嗎,怎麼現在又改為研究人工智能化了呢?”王珂解釋道:“高一時,我得知一位電腦編程設計師,將事先製作好的芯片裝入龍蝦,經過一段適應期,龍蝦竟會加減計算。這使我得到啟發,想到如果人腦加上事先製作的芯片,不是可以實現人工智能化嗎?於是,我就將自己的理想改為研究人工智能化的問題。”

王珂的成長、成才,一方麵是因為他的父母對其從小就進行了科學的教育培養,他的老師們為他提供了寬鬆的適合其特長發揮的學習環境,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自己有著遠大的誌向,和為實現其誌向而刻苦學習、勤奮努力的精神。

從高考“狀元”的成才看家庭教育的作用

1999年秋冬,記者王極盛對60多名高考“狀元”進行了訪談與調查。訪談調查的內容很多,其中有一項是有關“狀元”家庭教育的問題。這些“狀元”,有的來自大城市,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沿海地區,有的來自邊疆地區;有的來自各地重點中學,有的來自一般普通中學或農村中學。這些“狀元”大都出生於工人、農民、一般職員的家庭,他們的家庭教育情況如何呢?還是讓我們從王極盛的訪談與調查中尋找答案吧。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記者在訪問60多名高考“狀元”時,向他們提出父母最關心他們的是什麼,這些“狀元”幾乎一個聲音地說,父母最關心他們的是做人,父母教育他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善良的人。

1999年全國高考甘肅省文科“狀元”張瑞采說:“我爸爸教育我要做一個正直無私的人。”1999年遼寧省文科“狀元”黃曉慶說:“我父母抓我的做人教育。我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並不責怪我,但我做人方麵出現問題,爸爸、媽媽會嚴厲批評我,抓住不放,對我進行教育。”我們有些家長,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嘮叨個沒完沒了,使孩子從小就認為考試第一、分數第一。孩子考好了,要什麼都可以,考不好,孩子便一無是處。有些父母這樣對孩子講:“隻要你考好,要什麼給什麼。”而“狀元”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把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使孩子從小就懂得做人是最重要的。“狀元”們的家長認為,人做好了,其他的事就好辦;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學習上就會有方向、有目標;路走對了,學習才會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