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西貢遭遇戰(1 / 3)

今年三十七歲的農富全在原時空隻是一名普通的香港漁民,用大陸的話就叫做水產養殖專業戶。因為長年住在漁排上,“大災變”並沒有給他帶來危險。到了荒島上後,他的養殖技能為他爭得了一席之地,幸存者的主要肉食都由他提供。現在到了新時空,他又得到了更廣闊的天地,管委會任命他為農業部漁業司副司長。不過官雖封了,他的工作還是老本行——養魚,為光複軍提供海產。

此時,他正駕著一艘武裝漁船,在原時空香港西貢的海麵上行駛。因為在新時空的南丫島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而且附近不時有海盜出沒,海軍無法兼顧,所以農業部決定把養殖點放在離九龍不太遠的西貢。而且在水上討生活的幸存者,即使沒參加海軍,也要在海岸警衛隊兼職,農富全也是如此,以後他在西貢養魚,還必須負責從清水灣到大鵬半島一帶的海岸警戒。海岸警衛隊是新成立的地方守備部隊,由司令部直接領導,主要職責是海岸巡邏,打擊海盜、走私,相當於原時空的邊防武警,隻是目前還隻有編製人員還在招募中。農富全這個海警三支隊副隊長,現在還是光杆司令。

農富全駕駛的武裝漁船編號為103-001,武器為前部的雙聯裝37mm高射炮,這是物資收集隊最新的戰利品,得以改裝了六艘武裝漁船,也讓光複軍的海上力量得到大幅提升。船上除了九名炮手,還搭載了十多名做為普通勞動力的幸存者,今天的工作是要把西貢海麵上的漁排從原時空拉到新時空。

與農富全的遭遇差不多,西貢的漁排也有十幾個漁民幸存下來,離群索居的人在傳染性的災害麵前存活率總是更高。農富全昨天已經來拜訪過他們了,這些人雖然半信半疑,但也都表示願意入夥。

武裝漁慢慢靠上漁排,早已等候多時的漁民們都圍了過來,看著船頭的高射炮,大家心裏都惴惴的。農富全也沒多做寒喧,立刻招呼大家動手工作,這麼多的漁排要拆解,並拖往新時空,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一個小時之後,武裝漁船拖著第一批三個漁排向前駛去。此次行動的負責人,已經在物資收集隊提升為分隊長的李為之駕著小艇在前方打開了時空通道。

※※※※※

新時空·西貢海麵

一艘廣船下了錨,五六艘小劃艇正在它與海岸之間來回穿梭,廣船上的人把一箱箱的貨物卸到小艇上,再由小艇送到岸邊。

九頭蛟站在船舷邊,看著苦力忙忙碌碌的搬箱卸貨。他今年四十多歲,五短身材,不過長得格外壯實。長期的海上生活讓他皮膚變得黝黑,左頰上的傷疤讓他的臉顯得更加猙獰。他十多歲就在吳老大手下混,憑著敢打敢拚,用了近三十年時間,從一個小嘍羅混成了一股的掌櫃,在廣東福建一帶的洋麵上也混出了一個“九頭蛟”的名號,以至於他的本名卻沒有人記得了。

近兩年時間,廣東地麵戰火連連,先是洋人和朝廷開打,接著又是短毛和洋人開打,海上的無本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大家夥兒隻得自謀生計。這次的買賣就是一位家住大鵬的窩家介紹的,幫一陳姓的商人運一批煙土,上千兩的報酬讓幾個月沒有進賬的九頭蛟不得不動心,客串了一次貨船主。

短毛占據新安之後,大肆查禁鴉片,造成縣境之內鴉片價格飛漲。陸路上盤查越來越嚴,這讓靠鴉片發財的人把主意打到了海上。

五天前在安南的峴港,從一艘英國船上接過二百多箱鴉片,一路無驚無險到了九龍外海。小心翼翼避開短毛的兵船,在貨主派來的向導的指引下,到了西貢海麵。西貢一名,大約在明初才出現。從明成祖永樂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大明帝國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在這七次下西洋後,不少東西亞、中東沿海、東非等國家也向明國進行朝貢或貿易。而在當時,西貢便是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一個港口。久而久之,這裏就被稱為“西貢”,有“西方來貢”的意思。這裏地勢偏僻,隻有一個漁民聚居的西貢墟,就是在二十一世紀,這個香港第二大的行政區也隻有十五萬人口。現在更是人煙稀少,除了偶漁船經過,人跡罕至,是一個走私偷渡的好地方。連短毛的巡船都沒來過,隻等貨卸完,收到尾款,自己就可以早早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