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回 初探香港(1 / 2)

寧靜的海麵上,一群群海鷗時而盤旋,時而俯衝,盡情嬉戲,長時間沒有人類活動,讓海鷗的捕食更加容易,種群也得以擴大。這附近一帶已經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

突然,一陣久違的馬達聲打破了環境的寧靜,海鷗們立刻四散,對一些新生的鳥兒來說,人類是一種陌生的生物。畢盛克坐在一艘遊艇的船頭,看著頭頂慢慢移動的青衣大橋,舊時空的香港他到過十幾次,但大災變後卻是第一次來。

“我們這算不算非法入境?”文宇懷抱一支81-1自動步槍踱了過來,挨著畢盛克坐下,他是特戰隊中不多的來過香港的人。韓嘉朗因為有事走不開,不然這次任務也不會有他的份。

畢盛克從兜裏掏出一個小本在文宇麵前晃了晃,“我有《來往港澳通行證》,不算非法入境。”說完兩人都笑了起來。隻是笑聲裏包含著一絲苦澀。這個小本所代表的已經是回不去的過去了。

遊艇穿過藍巴勒海峽,向著昂船洲駛去,此次物資收集隊前來香港就是想打駐港部隊重裝備的主意。往日船影如織的維灣變得一片死寂,除了一些擱淺的小艇舢板,周圍基本上看不到船的痕跡。遠遠的就能看見高聳的海軍大樓,隻是經過近一年的風吹日曬,外牆的形象有些淒涼。找了一處空閉的泊位,遊艇慢慢靠了過去。

希望中的導彈護衛艇沒有看到,也沒有看到有幸存者的蹤跡,遊艇靠上棧橋後,文宇第一個跳了下去,並迅速占領有利位置,為後續人員上岸提供掩護。這次行動隻是探路性質,所以參與行動的人員並不多,從帶隊的畢盛克以下總共隻有十八人。

留下四個人看船,剩下的人在畢盛克的帶領下向基地走去。第一次來陌生的地方,大家不得不打起十二分小心,雖然事先利用穀歌地圖把行動步驟推演了一遍,但實際行動時總不可能完全按預先的計劃行動。

大門口沒有哨兵,但堵在門口的沙袋和散落的子彈殼說明這裏曾經暴發了激烈的戰鬥,沒空緬懷同胞的遭遇,大家紛紛越過沙袋向基地內走去。按照地圖所示,幸存者們最先光顧的是軍械庫,可惜等待他們的是一個空蕩蕩的庫房,用文宇的話說,就是空得可以跑老鼠,連一發子彈都沒有給他們留下。而在另一間庫房內,他們發現了幾件大家夥——八枚鷹擊62艦基反艦導彈,看著這些海戰的神兵利器,大家都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接下來,大家把辦公大樓宿舍營房翻了個底朝天,找到的唯一有用的東西就是香港周邊海域的海圖。看到忙活了幾個小時就這點收獲,大家不免有些灰心喪氣。草草吃過午飯,大家重新上船轉向下一目標——赤柱軍營。此次行動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未明地區,雖然石崗軍營才是駐港部隊的主基地,但由於它位於元朗,地處內陸,前往的危險性太高,所以沒有列為此次行動的目標。赤柱軍營雖小,但靠近海邊,安全性現在是幸存者考慮的第一要素。

遊艇一路向南,穿過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水道,再折向東南,沿途的貝沙灣是香港著名的海濱會所,隻可惜現在再也看不到靚麗的比基尼風情了。南丫島出現在右前方,大家對它的映象就隻是周潤發是出生在那裏的。突然,文宇指著不遠處的無人小島喊道,“快看!那裏有人。”

畢盛克順著他的手指望去,無人小島上閃現陣陣反光,不知是有人在發信號呢,還是在用望遠鏡窺視。畢盛克立刻舉起望遠鏡看去,島上的礁石後麵仿佛有兩個人頭在攢動,於是他吩咐駕駛員,“轉舵!去那個小島看看!”

小島並不大,比東海的那個著名島嶼小一些,是一座山地島,山上有茂盛的樹木。畢盛克吩咐圍著島轉一圈,尋找可以上岸的地方,誰知剛轉到島南麵,卻發現了一座漁排。人們出於生存目的,需要出海捕魚,出海捕魚同時需要承擔各種的風險,於是漁排誕生了,漁民在海上選擇好自己所要居住下來的海麵,然後用橡膠漁排,做成方格狀,在方格裏係網進行水產養殖,而在養殖地上同時也建起一個小房子供漁民生活所需,也有漁民吃住都在這座小房子。有這麼一個孤零零的漁排在這裏,隻能說明島上有幸存者存在,畢盛克示意駕駛員靠過去。

漁排上的小屋裏沒有人,不過明顯有人在這裏生活,不過沒有與陸地交通的小艇,可能是被住在這裏的人帶走了。遊艇上放下兩艘氣墊摩托艇,除去守船的四人,其他人乘小艇登上了小島。踏上沙灘後,畢盛克並沒有馬上帶人深入山林,而是拿出一個大聲公準備喊話。末日的環境讓大家本能的不相信陌生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為了在原時空行動方便,物資收集隊都穿上了07式迷彩服,對外宣稱是解放軍救援部隊,這樣也能很快獲取零星幸存者的信任。反正帶隊的都有現役或預備役軍人的身份,也沒有警備區的糾察隊來檢驗真偽。

在畢盛克表明了身份之後,等了好一會,才有兩個年輕的男人慢慢從山林中走了出來。兩個人都穿著香港警察的藍色製服,隻是很久沒熨過了,顯得皺巴巴的。打頭的一個三十多歲,短短的一茬絡腮胡,眼神精明銳利,雙手環在腰間,不過畢盛克知道這是一個隨時準備拔槍的動作。後麵一個二十多歲,麵白無須,端著一支霰彈槍,槍口指向地麵。兩人走到距離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為首的警察開口問道:“長官,你們到這裏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