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回 大戰終結——廣州(2 / 2)

英軍在同一時間,在地球上兩個不同的戰場發起中等烈度的局部戰爭,而且都打贏了,世界第一強國的風範已經初具規模。不過,這也達到了英軍在遠東的極限,最近可以抽調的部隊隻能去南非或者澳洲找了。包令知道就算再抽調部隊來也沒用,除非聯合王國調動十萬以上的大軍,花費上百萬鎊的軍費,才有可能擊敗這夥光複軍,不過包令也相信,這個提案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國會通過。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用和平的手段結束這次衝突或者說戰爭,至於以後聯合王國是否報複,就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了。陸海軍遭受這麼大的損失,他這個公使和商務全權代表一定脫不開責任,被召回國內問責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

額爾金是處理中國事務的全權代表,和談必須得到他的同意,而且戰敗的責任也有他的一份,現在兩人是一條繩子上的蚱蜢,應該首先結成同盟共進退。在場的也沒什麼外人,於是幾個人先就這份報告怎麼樣寫展開了討論。

事件的起因隻是一次小衝突,當然,責任完全在中國人一方,這是毋庸置疑的,野蠻的中國土著總是對文明社會充滿了敵意。一夥得到不明西方列強暗中幫忙的中國叛軍,突然介入了這次衝突,暗中偷襲,打了英軍小隊一個措手不及。其後,這夥中國叛軍又拒不交出殺害英軍士兵的凶手,也不放還擄走的英軍士兵,置香港政府的善意於不顧,衝突不斷升級,最後演變成兩個軍事集團的對抗。在最後一次較量中,遠征軍雖然人數占優勢,但在對方擁有西方某列強提供的新式武器的情況,遭到了意外的失敗。雖然形勢不利,但全軍上下都沉著應戰,司令官更是掩護全軍撤退,最後力盡被俘。幾個人花了三個小時交流,斟字酌句,關於此次戰事經過的報告就出爐了。在報告中盡量撇清自己的責任,自己做的工作則寫得花團錦簇,畢竟文過飾非在每一個公務員必備的技能,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做完應付上司的準備,接下來就是如何應對光複軍的問題了,幾個人先對光複軍可能采取的行動做了一番預測(猜測)。

“巴夏禮你來說說看!”包令望著三十歲的前廣州領事說道。哈裏·斯密·巴夏禮十三歲就來了中國,已經呆了快二十年,在英國人當中可以算得上“中國通”。今年1月5日,在部隊攻入城內後,巴夏禮帶一隊水兵抓住了葉名琛。1月9日,廣東巡撫柏貴複職。但他隻是西方人的一個傀儡,城市的實際上為一委員會所統治。委員會由兩個英國人組成,其中一個是巴夏禮。因為巴夏禮通曉華語,所以成為了領袖。委員會建立法庭,組建警察,並在2月10日開放廣州港口。

“我認為中國人不會來攻打廣州。”做為擁有軍事經驗的廣州“市長”首先從軍事方麵做出了分析。“廣州城有高大的城牆,而且我們還有五六千軍隊,即使光複軍擁有比我們先進的武器,也會在廣州城下撞得頭破血流。我和從前線撤下來的陸軍談過,光複軍之所以能很快突破的陸軍的防線,靠得是鐵甲車當前鋒。”

“鐵殼蒸汽車?”蒸汽車總督當然知道,蒸汽機當然是鐵殼的,難道還能用木頭製造?

見過實物的賀布不得不給總督做一下科普,“鐵甲車是一種全身包著鐵甲,可以自己行駛的車輛。說它是蒸汽車,隻是我們的猜測,我實在想不出除了蒸汽機,還有什麼可以做為車輛的動力。因為車輛全身鐵甲,而駕駛車輛的人則躲在裏麵,我們的步槍和火炮都無法擊穿它,更不要說摧毀。它可以輕易撞毀步兵的街壘,再加上它的頂部有一個可以任意旋轉的炮塔,被它突入街壘後,步兵將麵臨速射火槍的屠殺。”

在賀布的敘述過程中,包令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四方形的,有火車一樣輪子的怪物向自己衝來,而自己和那些死掉的士兵一樣無能為力,於是他的臉色漸漸發青。

“不過我相信廣州的城牆能擋住它。隻要無法越過城牆,光靠步兵,光複軍是無法擊敗我們的。”賀布的話讓提起來的心放下了,至少自己的安全有保障了。“賀布將軍,我現在任命你為廣州城防司令,負責全城的防務。巴夏禮先生,你負責找人和光複軍接觸,爭取先實現停火。”說完,包令向額爾金投去問詢的目光,後者咳嗽了一聲,“先生們,我要提醒大家一句,我們的敵人不僅僅在廣州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