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弱小的海軍和兩個人的空軍(1 / 3)

會議繼續,坐在台下的馬當歸問身邊的申行時:“你覺得誰說得有理?”

“我覺得都有道理。”申婆婆模棱兩可的說道,“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有很多軍隊裝備了大刀,都算製式裝備了,這肯定是有原因的。不過裝備紅纓槍的也有,紅軍、赤衛隊就大規模裝備了梭鏢。以前看革命回憶錄,上麵寫的紅軍非主力部隊,一個連就十幾條槍,剩下的都是大刀長矛。說起來,好象裝備長矛的還是多一點兒。”

“我倒是覺得楊波說的有道理,大刀更適合單打獨鬥,而長矛可以與刺刀配合組成戰鬥小組。”馬當歸旗幟鮮明的表示支持楊波的意見,“長矛隻管往前刺就行了,大刀舞得不好,說不定就把自己人砍到了。你想想,有人拿著刀亂舞,你敢靠近他嗎?更不要說和他配合作戰了。”

看著申行時若有所思,馬當歸接著說道:“再一個,長矛的成本也是大刀沒法比的,打一把大刀的鐵可以打多少支槍頭了?”

申行時基本被說服了,他反問道:“那剛才你怎麼不站出來?”

馬當歸聳聳肩,“大刀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在混戰的時候比長矛強。不經過實戰檢驗,誰敢肯定說哪種意見是對的?再說了,我如果當眾拆張大塊頭的台,他還不得恨死我呀?”

兩個人的竊竊私語,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大家都在專心的聽取裝甲部隊主管講述戰車營的訓練情況。

這段時間,羅淵一直在充當坦克駕駛教官。有駕駛手冊充當教材,新紮坦克手學得很快,不僅是駕駛員,其他的坦克車組成員,車長、炮手、裝填手都要學習坦克駕駛技術,這也是為以後擴大部隊打下基礎。

現在這個時空,陸戰中根本沒有可以與這兩個鐵家夥匹敵的武器,而在殺傷軟目標方麵,又不如裝甲車的效果好,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看來隻能以後攻城時用來轟開城門,還有就是在海灘上充當移動岸防火炮。也許等光複軍的勢力擴展到黃河以北,一望無垠的華北平原才是坦克可以任意馳騁的戰場。

相對於人多勢重的陸軍,海軍就顯得太弱小了。目前海軍還是隻有一艘登陸炮艇,以及幾艘快艇,以這樣的實力,完全不足以與英國人的艦隊對抗,哪怕對方全是木頭帆船。

原時空深圳的幾個碼頭上還有幾艘大船,適合當軍艦的隻有一艘海監船。可惜大家隻能望船興歎,開動一艘兩千多噸的船和一艘五百多噸的登陸艇完全不同,隻靠三四個前海員根本無法讓它運轉起來。

海軍陸戰隊目前隻有一個連的規模,主要負責守衛海軍碼頭,三個排兵排隻有三十多支步槍,機炮排隻有一挺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和一門60迫擊炮,和陸軍的主力部隊比起來簡直弱爆了。光複軍目前的戰略是防禦為主,鞏固現有地盤,做為進攻利刃的海軍陸戰隊還沒到大發展的時候。等到光複軍夯實了自己的基礎,向外擴張的時候,陸戰隊的春天就到了。

光複軍的第三大軍種,新成立的空軍,其規模已經不能用弱小來形容了。它可能是整個世界上(以原時空的標準)最袖珍的空軍,因為它總共隻有兩個人。

物資搜集隊很早以前就在大梅沙發現了一架雙座水上飛機,機型是C72KK,機長7。5米,全身鋁合金蒙皮,機寬12米,機高3。4米,最大起飛重量520公斤,最大載油量3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118公裏/小時,巡航速度80公裏/小時,最大爬升率109。6米/分,實用升限1500米,最大載重航程220公裏,轉場航程330公裏。是某家娛樂公司用來搞水上遊樂項目的,有時也可以用來搞航拍。李尚龍發現了這個“大玩具”之後,也不管有用沒用,先讓人把它弄回去再說。幸存者中雖然有很多對飛行有興趣的人,卻沒人敢去嚐試操縱這個“大玩具”。汽車和快艇會駕駛的人有很多,學起來也很快,就算第一次駕駛也沒什麼好擔心的。而飛機的危險性就能讓所有人望而卻步。於是這架“大玩具”隻能默默無聞的呆在倉庫的深處,漸漸的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