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回 十九世紀一日遊(2 / 3)

“不是正規軍,隻是保安部隊,最多算是武警。”李尚龍解釋道。

兩人抬腿往城裏走,幾個保安馬上立正,行了個軍禮,嘴裏喊道:“首長好。”嚇了一跳的李向前連忙和李尚龍一起回禮,等進了城門才笑著問道:“這是誰教的?太三俗了。”

南門的大道鋪著石板,縣衙還是在原時空那個位置,李向前抬頭看了看門楣上的匾額,回想起上次來參觀時的情景,有恍如隔世之感。轉過照壁,大堂上的幾案,明鏡高懸的牌匾,都顯得那麼陳舊,遠不如原時空那些仿製品光鮮。很多頭戴盔式帽,身穿短袖襯衣的人在這裏來回奔走,李向前疑惑的看向自己的陪同。李尚龍很好的起到了導遊的作用,主動的答疑解惑。“這些都是原來衙門裏的小吏,現在是我們手下的工作人員。”

接著又引著李向前去了二堂,指著一個個案牘邊的勞形。“這是在清理衙門裏的舊檔案重新修訂歸檔,都搞了一個月了還沒搞完。”李向前看著幾個明顯是現代人的女孩子,用讀碼器把原來衙門裏手抄的檔案錄入電腦,對比修改過錯誤之後又用打印機和A4紙打印出來,比那一篇篇的毛筆字顯得正規多了。李向前拿起一張看了看,問道:“這些簡化字那些本地人都認識?”

“簡化字大多還是和繁體字有聯係的,多半是借鑒了草書的變化,還有就是把幾個字合並成一個字。認識繁體字的人能很快的掌握簡化字,最多是分不清樂和東。”想起不久前發生的笑話,李尚龍臉上隱隱帶著笑意。

這時陳威賦和馬進迎了出來,李尚龍為雙方做了介紹。看著麵前的兩個少校,一個三十歲出頭,身兼新安守備區司令和光複軍陸軍第二營長;而另一個二十四五歲,身兼新安守備區政治部主任,陸軍第二營教導員。李向前對此的感覺有複雜,不知是應該對其“沐猴而冠”的行為表示鄙夷,還是對其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表示羨慕。

“這幾天黃光周的情緒怎麼樣?”來了縣城,李參謀長循例要問一下。黃知縣官聲不錯,是光複軍目前主要的統戰目標,如果能為我所用,能起到很好的標杆作用。

“這幾天情緒還不錯,除了讀讀書,寫寫字,就是偶爾出城走走。”主要負責對其進行統戰工作的馬進回答道。“現在也不和方從則爭論了,還經常向他打聽外麵的消息。”

有反應就好。大家還真怕他學那個“六不”總督,那樣的話大家就隻有幹瞪眼了。李尚龍向旁邊聽得一頭霧水的李向前解釋道:“黃光周是原來新安縣的知縣,福建人,五十多歲的老頭。方從則原來是他的師爺,浙江人,一開始就投靠我們了,現在負責縣衙的日常工作,算是辦公室主任的角色。”

李向前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問道:“你們已經設置縣級政權了?”

“還沒有,”馬進解釋道,畢竟縣衙的日常工作現在由他在主持。“我們現在完全控製的地方就隻有縣城、基地、羅湖、九龍這幾個地區,其它地方都是放任自流。而且九龍現在還屬於戰區,我們準備打完這一仗之後,有了一個和平的環境,再考慮建立政權的問題。”

“還要打仗?”李向前沒想到這夥所謂的光複軍還是好戰份子。

“我們倒是希望和平,可有些事卻由不得我們。”李尚龍有些無奈的說道,“和英國人的衝突不分出個勝負,那些牛牛是不會罷休的。按照曆史,再過十幾天就要簽定《天津條約》了,二次鴉片戰爭的上半場也該結束了。英法聯軍主力最多一個月以後就會殺回來,那可是二十幾艘軍艦,近兩萬人的部隊。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武器,尤其是重武器,也需要更多的人,如果你們能加入就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