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回 俘虜的生活(1 / 3)

一直到下午一點多鍾,隊伍才回到基地,沿途引來大批圍觀的村民。在珠三角地區洋人並不罕見,但一次就這麼多,還是抓住的俘虜,這種西洋鏡就難得一見了。等到了基地附近,圍觀的人潮已經水泄不通了,大量縣城的居民聞風而動。從昨天征募民夫開始,光複軍大敗英夷的消息就在城裏傳開了。與英國人開戰的消息,因為害怕引起恐慌,所以被管委會封鎖了,隻有方師爺、熊典史等少量土著知道消息。現在仗打贏了,當然要好好宣傳一番。

圍觀的人群裏三層外三層,管委會不得不出動保安隊維持秩序,清理出一條通道。看到一隊隊英國人從麵前走過,人群指指點點,對俘虜的結局議論紛紛。有人說光複軍會把俘虜全部砍頭,築成京觀以震攝英夷;有人說光複軍會向朝廷獻俘,以換取招安的機會,以圖晉身,封妻蔭子。

黃光周也站在人群裏,默默的看著這一切。自從光複軍占據新an縣城之後,他就一直過著軟禁的生活,每日都是呆在房中讀書練字。雖然光複軍沒有禁止他出門,但他也從不提此要求,最多在後院的花園裏散散步,一副“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模樣。

教諭趙無延在“人頭”被借來立威七天後,又“活了”過來。看到死而複生的趙教諭,黃縣令第一次對光複軍產生了一絲好感,這夥反賊倒不是濫殺之人。

就這樣趙教諭和他做了鄰居,兩個不得自由的大清忠臣時常在一起哀歎時運不濟。不過一個女兒尚幼,一個剛剛死裏逃生,倒沒人打算要以死報效朝廷。

當從方師爺那裏聽到光複軍與洋人刀兵相見的消息,黃光周一直半信半疑。這夥反賊不是依附洋人,為虎作倀嗎?難道是因為分贓不均窩裏鬥?至於方從則說的為了維護百姓而與英夷起衝突,這個理由他是半點也不信。一夥漢奸會為民挺身禦外侮,這怎麼可能?

直到昨天夜裏方師爺來告訴他,來犯的一千英夷除小部被殲之外,餘者皆降,更是讓他大吃一驚。今天一大早,他就向平時與他交流最多的陳建華提出,想來親眼看一下,對方很痛快的就答應了,並親自陪他過來。

看到麵前走過的一隊隊英軍俘虜,黃光周覺得越來越看不懂之夥反賊了。“陳先生,貴部真的是因保護百姓而與英夷兵戎相見的?”黃光周向身邊的陳建華詢問道。陳建華說話文質彬彬,博學廣聞,是光複軍不多見的知識分子,平時也會和他交流兩句。

“是呀!”陳建華肯定的答道,“正是我光複軍總司令眼見英夷傷我同胞,當即挺身而出,救同胞於危困,帶領部下與英夷激戰,這才讓慘遭英夷荼毒的同胞化險為夷。”

黃光周點點頭,不再這個問題上深究。在他想來,這光複軍愛民也好,害民也罷,始終是一夥反賊。擺出這副姿態,不過是為了收買人心,好迷惑無知百姓為他們所用。聽到人群中爆出“光複軍萬歲”的呼聲,他心中陡然一驚,這光複軍果然其誌非比尋常反賊,收賣人心很有些手段。隻看一幹頭目不露其行,不顯其名,隻揚光複軍之旗號,便可以看出他們與長毛、撚子、天地會這些反賊的不同。

※※※※※

米迦勒·溫特斯中尉和他的三十多個部下在光複軍的俘虜營呆了一周之後,迎來了大批同袍。當聽說拉姆齊海軍上校,哈林頓陸軍中校,霍爾海軍中校以及四百六十三名陸軍官兵和一百八十七名海軍官兵都成了俘虜,中尉以為中國人也有愚人節,而且就是在今天(其實幸存者都有過愚人節的習慣,隻是中尉不知道)。中國人讓他帶領部下修建茅草棚給新來的俘虜住,他雖然不相信,但還是照辦了。等到見到浩浩蕩蕩的俘虜隊伍時,他才知道上帝是中國人,而且就在光複軍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