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托齊將軍的大腦飛快的運轉起來,思考著對策。足足過了二十多分鍾,以至戴維斯少尉卻覺得過了一個世紀的時候,將軍開口說話了。“戴維斯,你馬上派人去廣州送信。噢!不,還是你親自去一趟好了。現在隻有你對那些中國人最了解,你見到包令總督之後,把我們這裏的情況向他做一個詳細的彙報,並請他對我們下一步的行動作出指示。”
“好的,我馬上坐船出發。”戴維斯敬了個軍禮後就準備離開。
“先別忙走。”將軍叫住少尉。“坐船不安全,你還是走陸路吧!”自從看到那艘能停靠在沙灘上,進退自如,速度也很快的炮艇後,將軍就明白,那些中國人也是有海軍的。現在中國人一定封鎖了珠江口,香港這邊的蒸汽交通艇如果遇上了,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隻能乖乖的當中國人的俘虜,為安全計還是走陸路的好。
“走陸路?”少尉麵露難色,“可我不認識路呀!而且北麵都是那些中國叛軍的占領區,我一個外國人怎麼通過?”
“這你不用擔心。”將軍寬慰道,“你去把怡和洋行的王買辦找來!我讓他派人給你帶路!”
不多會兒,戴維斯就把怡和洋行的買辦王菊找來了。怡和洋行在1832年7月1日成立,由兩名蘇格蘭裔英國人威廉·渣甸(William-Jardine,1784年~1843年)及詹姆士·馬地臣(James-Matheson,一譯“孖地臣”,1796年~1878年)在中國廣州創辦。怡和洋行對香港早年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稱。也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怡和洋行早年參與對中國貿易,主要從事鴉片及茶葉的買賣。林則徐在1839年實行禁煙時,怡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親自在倫敦遊說英國政府與滿清開戰,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1841年香港開埠之初,怡和即以565英鎊購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鴉片戰爭爆發後,怡和洋行於1842年將總公司從廣州遷至香港。
王菊是廣東東莞人,字壽客,英文名Chrysanthemum,現年三十歲。他七歲就開始在澳門讀書,入讀當時仍附設於倫敦婦女會女校的,由**宣教士、唯一的新教傳教士鴉片販子、英國間諜、中國通郭士立的夫人負責的馬禮遜紀念學校。1839年,美國教育家勃朗牧師抵達澳門,馬禮遜紀念學校正式**。1842年,由於香港被割讓給英國,故馬禮遜紀念學校遷往香港,王菊也隨之遷往香港繼續學業。1846年王菊從馬禮遜紀念學校畢業,通過父親的關係進入怡和洋行,從一名小弟做起,用了十年時間,成為了香港怡和洋行業績最好的買辦。
“將軍閣下,請問你找我有什麼事?”王菊恭敬的向將軍鞠躬行禮,然後問道。
“菊花先生,相信你對目前的情況已經有所了解了,”在得到王菊肯定的答複後,斯賓托齊將軍接著說道。“現在有一個任務需要你去完成。”他指著自己的副官,“我的副官戴維斯少尉你應該認識吧?我現在需要他給一封信到廣州去,因為對麵那些你的同胞可能已經封鎖了珠江口,所以我決定讓戴維斯走陸路去廣州,這樣就需要一個熟悉這一帶地形的中國人給他帶路。我知道你和新an、東莞一帶的商人交往頻繁,所以我希望推薦幾個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