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潤從王士珍那裏得到消息,浙黨準備將太子遇襲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是他不願看到的,他認為這是扳倒福王集團的大好機會。為此他決定將這個消息提供給內閣首輔葉向高,這樣才能將事情的真相調查清楚。他寫了一封信,將王士珍收集來的各種消息進行了彙總,命宋飛虎送給首輔葉向高。
由於將張虎派往尚高寨管理民團,朱常潤身邊缺少一個得力的護衛頭領。他這段時間觀察,發現宋飛虎為人非常不錯,雖然是新加入到自己陣營裏的,但是交代給他的每一件事情都處理的非常好,能力非常強。雖然對劉胡子招安這件事情進展不順利,那也是由於騰飛從中攪局,責任並不在他。
宋飛虎帶領著侍衛,將惠王爺的親筆信送到葉向高府上,葉向高看到信後,讓宋飛虎轉告惠王爺,請惠王爺放心,自己一定將這件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朱常潤聽了宋飛虎帶回來的消息,非常高興,除了命王士珍繼續做好這件事情的相關情報收集之外,自己隻有靜候佳音了。
葉向高收到惠王爺送來的情報後,也認為應該繼續追查事情的真相,如果讓沈一貫這幫人這麼處理的話,難解他心頭之恨。
原來這個沈一貫和葉向高兩個人有著非常大的私仇,而且是三十二年的私仇。
要想將這段仇恨說明白,還得從葉向高的出身說起。葉向高字進卿,生於嘉靖三十八年,福建福清人士。他出生的時候,正趕上倭寇入侵福建,並且是福清淪陷那一天。
但是葉向高的母親為了躲避倭寇的追殺,就躲到了稻草堆裏,倭寇撤退了,葉向高也出生了。可以說是大難不死。
俗話說得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可是葉向高顯然並沒有這麼好的後福。出生後,他就得隨著自己的母親躲避倭寇的追殺。隻要倭寇一進到村子裏,他就要隨著自己的母親躲到深山裏去。這還是不錯的。有些人家在倭寇非常猖獗的時候,為了能夠快點逃跑,就將自己的孩子丟棄。村裏的人也曾經勸葉向高的母親,將葉向高丟棄吧。這麼大的孩子隻能是個累贅。但是葉母卻堅決反對,堅持將葉向高撫養長大,
後來戚繼光出現了,他先後攻克橫嶼,收複福清,並經過長期的戰鬥將倭寇趕出了中國。
倭患被戚繼光平息後,葉向高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他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非常勤奮,中秀才、中舉人,包括後來成為進士。可是在進行殿試時,發生了一些小插曲,這也直接導致了葉向高與沈一貫結下了私仇。
在進行殿試前,葉向高考取進士時是第七十八名,需要說明的是,葉向高考取的是南卷第七十八名,而不是全國的七十八名。
原來明代考取進士,並不是全國統一排名的,而是劃分區域,並且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名額的。具體分為三個區域:北部、南部和中部。錄取的比例也都不同。
北部就是淮河以北地區,錄取比例為百分之三十五;南部就是淮河以南地區,錄取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五;而所謂的中部,則是指雲南、貴州和四川三省,再加上鳳陽地區,錄取比例為百分之十。
之所以這麼規定,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明朝開國初期,也就是朱元璋剛登基不久,發生了一起南北榜案。有一次考試,南方的舉人考得非常好,有很多人被錄取了,可是北方隻有幾個人被錄取。有些人氣不過,就說這次考試考官存在舞弊行為,事情越鬧越大,最後鬧到朱元璋那裏。朱元璋殺掉了上百人,才將這件事情平息。可以說這是一件非常慘烈的政治事件。
可是事情卻沒有得到解決,根本原因就是當時的北方教學質量遠遠不如南方的教學質量。光靠殺人是解決不了這件事情的,大家商議之後,就決定設立一個南北榜,這已是無奈之舉,北方單獨排榜,南方單獨排榜,大家各考各的,互不打擾。從朱元璋執政期間就這麼一直延續下來。
到了明宣宗執政時期,事情又發生了變化,原來當初劃分南北榜的時候,四川、雲南和貴州三省都被劃到了南方,這三個地方都是蠻夷之地,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貧窮,生活都成問題,哪還有錢讀書呀。讓他們與南方魚米之鄉的讀書人同場競技,結果可想而知。於是明宣宗就下令,將四川、雲南和貴州三省單獨拿出來,再將自己的老家鳳陽地區也加進來,劃為中部。這就形成了明代進士的考試格局。
葉向高雖然在考進士時是南榜第七十八名,但是在殿試的時候,進展非常順利,考官對他評價很高,一直決定將他排在第一位。可是這卻打亂了這次考試主考官沈一貫的的如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