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八年的秋天,在京城郊外的山裏,惠王朱常潤率領著一幹家丁正在狩獵。在明朝曆史上,皇帝基本都不太喜歡狩獵,膝下的皇子自然也就對狩獵這項活動缺乏興趣,以免惹惱皇帝。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畢竟投皇帝所好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皇帝喜歡作詩,咱就拚命地學習作詩。皇帝喜歡繪畫,咱就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畫家。通過與皇帝的興趣相投,自然會博得皇帝的好感。相反,皇帝厭惡什麼,你就幹什麼,豈不是會惹得龍顏大怒?
從這點來說,惠王朱常潤絕對是個另類,一個奇葩。萬曆皇帝連上早朝這樣重要的事情都不做,一天隻會呆在後宮與妃子們玩耍。自然對狩獵這種活動不感興趣。而惠王朱常潤卻偏偏喜歡狩獵。原因很簡單,他非常有自知之明,心裏非常清楚。下一任皇帝最有力的的競爭者是太子朱常洛和福王朱常洵。自己還是當個逍遙自在的王爺吧。
初秋的風還是比較大的,騎在馬上的時候,感受到的風自然更大。惠王前期已經打了一些兔子、鹿等獵物,但是都是一些小打小鬧,他這次的目標是能夠打到虎、豹之類的大型動物。所以他率領著眾人向大山深處挺進。
由於他騎的是寶馬良駒,自然比手下人的馬快,漸漸地他就將大家落在了後麵。家丁見王爺越來越遠,都呼喊著讓王爺慢點,等等大家。可是年輕人的頑皮勁盡顯無疑,惠王朱常潤並沒有放慢速度,胯下寶馬絲毫沒有累的跡象,就如一條閃電一樣,馳騁在山間的小路上。突然從旁邊樹林中竄出一隻大白虎,嚇得駿馬一個急停,一個急躍。突然的變故完全出乎朱常潤的意料之外,他專心向前奔,根本沒有想到旁邊會竄出如此大的一隻白虎。竟然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駿馬向原路奔去,這隻大白虎撲向了倒在地上的惠王爺。惠王爺本能地拔出了寶劍。但是這隻老虎個頭比平常的老虎大了一倍有餘,撲到惠王爺身上時,竟然將惠王爺壓暈了。但是寶劍也刺穿了它的腹部。白虎一聲慘叫,從惠王爺身上離開,向旁邊的樹林跑去。
侍衛統領王士珍等人在後邊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事發突然,離得又這麼遠。就是十幾秒的時間,待王士珍等人搭弓準備射箭的時候,這隻白老虎已經跑了。眾人來到王爺麵前,朱常潤依然是昏迷狀態。王士珍指揮眾人製作了一個簡單的擔架,抬著惠王爺回京城,一麵命人到附近尋找馬車,同時安排一個小隊順著白老虎逃跑的方向追擊,務必將其殺死。
等到眾人回到惠王府的時候,早就有人將太醫請入府中,這名太醫姓王,祖上幾代都是大夫出身,可以說是醫術精湛。王太醫給惠王爺號脈後,又聽王士珍將事情經過一講,感覺惠王爺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按理說經過那麼大一隻老虎壓在身上,即使不被咬死也得被壓死,再加上過度驚嚇,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可是從脈象上看,並沒有沒有生命危險。隻是處於昏迷狀態,還無法判斷什麼時候能醒。或許會出現失憶的情況發生。在他的從醫經曆裏,曾經有過被驚嚇昏迷後,醒來出現失憶的病例。至於後續情況隻有在觀察幾日再說了。
送走王太醫之後,管家朱富命丫鬟夏雨好生照顧,一有情況,馬上來報。
書中暗表,惠王爺在老虎撲倒他的時候,由於驚嚇和老虎巨大軀體的壓製,瞬間就小命沒了。由於他隨身佩戴的古玉發出的神奇力量,將二十一世紀佩戴此玉之人的靈魂吸收到了惠王爺身上。簡單地說,現在的惠王爺已經不是原來的惠王爺,惠王爺的靈魂已經魂飛魄散了。而是二十一世紀佩戴此玉的人的靈魂進入了惠王爺的軀體。來自現代的這個人名叫陳曉偉。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金庸先生筆下的郭靖大俠這個形象深深地影響著陳曉偉。陳曉偉從小就立下了為老百姓服務,為老百姓謀福利的遠大誌向。他覺得,人活一世,就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相對於讓自己富起來,帶領老百姓富起來要困難得多。
由於自己的父母都是基層的普通公務員,他從小就接觸了這個特殊的群體,他發現這個群體沒有老百姓想象中那麼好。並不是老百姓眼裏的那種一張桌、一杯水、一張報紙看一天的情況了。作為國家機器的一個成員,每名公務員的日常工作都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行的保證。特別是****書記上任以來,八項規定等政策的實施,進一步規範了公務員的行為,同時也讓公務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光環褪色了。更有報道聲稱,根據調查公務員這個職業已經跌出丈母娘對女婿理想職業的前三名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人人羨慕,競爭激烈的公務員隊伍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有些人放棄了報考公務員的計劃,甚至有些公務員也產生了辭職下海的念頭。
可是陳曉偉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榮譽和尊重不是靠一個行業來獲得的,而應該靠自己一點一滴的工作積累獲得的。由於受父母的影響,他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入到公務員隊伍,並且成為一名為老百姓服務,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優秀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