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德市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及對策(1 / 2)

常德市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及對策

企業成長

作者:潘凝玉 劉姣

[摘要]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下最具活力的細胞,其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視。常德市的中小企業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形成以德山經濟開發區為主的聚集。分析了常德市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其原因並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常德市 中小企業 融資難

2012年以來,受信貸收緊、成本上升、訂單減少等多種不利因素疊加影響,中小企業麵臨的生存壓力加大。當前常德市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得到明顯改善,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仍客觀存在。

一、常德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1.環境方麵

(1)法律製度不夠完善

中小企業法規製度建設還不是很完善,不能完全做到有法可依。由於製度不健全,製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2)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於單一

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渠道有民間融資、融資租賃、銀行貸款等方式。但在實踐中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方麵還有缺位。民間融資發育程度低僅僅依靠地域關係而不是社會信用關係進行操作,難以發展真正市場化的融資活動。

(3)金融體製不夠健全

雖然我國已經構建完整的市場經濟體製,但是在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上還是有限製。中小企業由於本身體係建設不夠完善,因而不能很好的進行科學融資。

2.銀行方麵

由於銀行經營觀念的更新滯後與管理體製過度集中造成內陸區域中小企業缺乏有效信貸支持的政策保障。銀行過多追求信貸資金安全性和效益的最大化,使得信貸資金過度流向大城市、大項目。貸款風險問責和約束機製過於嚴格。常德市屬於三線城市,在融資上受到一定的製約。

3.企業方麵

一方麵財務管理上信息交流不對稱。中小企業管理一般相對薄弱,財務信息容易出現人為操作, 信息失真嚴重,管理漏洞較大。另一方麵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總體上看,目前中小企業仍然處於一個較低層次,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依靠大企業來料加工維持經營,其生產經營存在較大的風險。有的中小企業在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投入不足,產品生產周期較短,市場競爭力不穩定。再次部分中小企業信譽不高,信用觀念淡漠。處於發展和創業中的中小企業,由於發展曆程短,資產規模小,無良好的的曆史經驗業績記錄,信用狀況較差。

二、解決常德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增加政府扶持

常德作為高速發展的二線城市,小型銀行及農村銀行的建立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夠提供強大的財務支持。政府應該鼓勵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另外,政府可以出台各項政策幫助中小企業“過冬”,例如緩繳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間不計收滯納金;對不實施裁員的困難企業,勞動部門可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員工部分崗位補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