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寫作的生命
教研探索
作者:索進堂
[關鍵詞]感悟能力 生活矛盾 立意新穎
一、生活矛盾與立意新穎的感悟
引導學生去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寫出這種矛盾,使文章避免平鋪直敘,而能生動感人。這就需要指導學生在觀察和積累中增加思考和感悟的興趣,調動起靈感思維,使文章立意新穎,且有深度;使中心主題高屋建瓴,發人深省。在一次敘寫親情內容的寫作課上,有一位學生在文章中描述了一次晚自習後回到家中的情形:
“……今天的麵條還放辣醬嗎?”媽媽從廚房探出頭來,關切的問。
“隨便,隨便。”正被電視裏十強賽迷得神魂顛倒的我不耐煩地揮揮手中的遙控器。
“還要臥個雞蛋嗎?”廚房裏又傳來喊聲。
“要,要,這樣的事老問!”我不高興地嘟囔著,廚房頓時安靜下來。
“來了!”媽媽把一大碗麵端了上來。我拿起筷子,挑了幾下,夾起一挑塞進嘴裏,便又轉向電視。
“怎麼樣?好吃嗎?你不讓嗆鍋,我沒敢弄,你看,清湯的,雞蛋,你愛吃的那種,行嗎?”
“超一流絕代無雙。”我機械地甩出一句。
“這孩子,真這麼好吃嗎?”媽媽竟孩子般地笑起來。
我有些驚愕地抬起頭,媽媽一邊在圍裙上使勁搓手,一邊直直地望著我,我突然間有些感動,認真地吃了一大口說:“真的,不騙您!”
這篇文章的可貴之處在於以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折射出當今望子成龍的父母鞠躬盡瘁的言行表現,反映出當代中學生在繁重的課業和升學的壓力下難以解脫的無奈。當這篇文章作為範文在班上讀完後,觸動了大家的情懷,家人的形象在孩子們的眼裏變得豐滿了,高大了。這一例不但促進了學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也促進了家庭代溝的彌合,還增加了學生為報親恩而激發出的學習熱情。作為老師,我也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悟到一點人文教育的真諦。
二、生活底蘊與情感態度的感悟
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達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欲望便逐漸萌動和強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的時刻,受到教師的恰當點撥,就不可抑製地產生了通過文字傾泄心緒的寫作衝動。這樣的寫作,對學生有一種宣泄的快樂和輕鬆,而不是外來壓力下的額外負擔與沉重。如此從胸中流淌出來的作文,必然神滿氣足,情韻生動,激蕩人心,是血肉生命轉移為另一種具有高品味的生命存在形式。傳統的作文教學過於強調行文的基本規範,注重謀篇的應試技法,著力結構的模式套路,久而久之,隔膜了學生對生活的感情,鈍化了學生萌發生活思維的“觸角”,以致製造出來的作文缺少靈性的跳動,看不見個性的張揚,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偏離了真誠,無法觀察到深蘊的生活真諦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