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
高教研究
作者:王曉蕾
[摘要]高校貧困生的這種現實狀況不僅對自身的健康發展有所影響,也會給我們的高等教育帶來重重挑戰和阻礙,所以高校貧困生的教育問題己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貧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
1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力度不夠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大都開展了對高校貧困生的專門教育,但是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從認識層麵上看,當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的現象。表現在:第一,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校的領導在思想上還沒有對高校貧困生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央和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下發的文件和出台的政策多,而貫徹落實不到位。第二,從工作層麵上看,部分高校輔導員隊伍尚未專職化,由任課教師兼任甚至由新入校的碩士研究生代管;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部分高校存在貧困生專項經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第三,迫於師資不足,經費不足等原因,部分高校沒有設置正式專職心理谘詢工作人員,使貧困生有了心理問題也找不到地方傾訴,得不到幫助;第四,甚至還有部分高校未設立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課程體係,未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體係。
2高校貧困生的人格自立問題關注度不夠
隨著高校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對高校貧困生的教育已從經濟上的資助擴展到心理上的關注和精神上的支撐,並著重從青年成長所依賴的最重要的內在資源—心理健康上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積極探索形成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近幾年來,高校貧困生人格自立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這種關注主要表現為教育工作者單方麵的付出,工作中依然缺乏針對性和係統性。
許多高等院校對貧困生都采取了多種多樣的積極措施,以吸收來自社會各界提供的無償補助以及爭取企業設立獎學金等手段來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但是上述各種手段並不可取,容易使許多學生產生依賴心理,有一定勞動能力的青年消極的等待別人的資助。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時期,學校在提供資助的形式方麵可以做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改進。幫助高校貧困生養成自立自強的堅韌品質,獨立地麵對社會。
3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手段有待改進
高校貧困生存在較多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差於非高校貧困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需要有創新。就目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主要是心理課程的開設和心理輔導的開展。但高校心理課程和心理谘詢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大學生,而對高校貧困生缺乏專門的研究。教育的目標也是局限在環境適應、學習、交往和就業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意圖緩解學生暫時的情緒緊張。
現在高校常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兩種:榜樣教育法和個別谘詢法,這兩種方法在對高校貧困生的教育方麵起了較大的作用,但是僅僅期待這兩種方法就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的探尋更好的更適合每個個體發展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