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高校學生黨員工作站開展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2 / 3)

以上兩大點簡要闡述了目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可行的解決措施,以下為如何利用高校學生黨員工作站作為一個載體去保障這些措施的執行。黨員工作站本身並不能直接為目前存在的問題提供解決辦法,高校應利用黨員工作站的特性讓已製定的、現存的措施和對策得以實現,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實現,並最終幫助解決問題。這是黨員工作站在開展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方麵的重要意義。

2高校黨員工作站和群體理論的應用

2.1高校黨員工作站的定位和工作內容

大學黨員工作站的定位決定了它的性質不是黨的基層組織,和其他各級黨組織間無隸屬關係。學生黨員工作站其根本屬性是一個工作機構和服務機構,是由學校黨委組織部和學生工作部牽頭建立的在公寓內的一個學生黨員的集合地。各二級學院黨委具體指導負責日常工作,各站設有站務委員會,所在公寓的正式黨員和預備黨員均為組成人員。平時的工作內容包括在公寓區進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組織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黨的知識的學習和研討;幫助宿舍管理員做好學生公寓的督查,及時反映隱患和問題;接受同學反映的問題並及時彙報,幫助生活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

2.2群體理論與利用黨員工作站進行黨員教育管理服務

利用黨員工作站進行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讓黨員工作站作為保障現行措施良好執行的一個載體其價值和緣由在於黨員工作站是一個群體。利用群體理論所提出的一係列概念並將之用於黨員工作站的工作實踐是一個有價值的途徑。黨員工作站的定位、組織方式和工作內容確定了一個黨員工作站構成一個群體。行為科學對群體的定義是:介於組織和個人之間,由共同目標聯係在一起;成員間有直接與穩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關係,具有集體歸屬感,受其他成員及整體影響的一群人。黨員工作站雖不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方式,但卻是一個黨委領導、學生負責具體事務的工作機構,共同目標就是在公寓區內宣傳黨,進行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管理,充分展現並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性、為同學和學校服務。而工作站成員均是本公寓樓的學生黨員,作為同校或者同院甚至同班的學生,他們之間確存在直接穩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關係。另外學生黨員在工作站成立之初便是身處一個集體中,因此成員具有集體歸屬感。認識到學生黨員工作站是一個群體這一點是利用其進行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具體如何利用作為一個群體的黨員工作站來進行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需要群體理論學家盧因提出的群裏動力理論作為指引。他認為,群體行為的驅動力在群體內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一種相互關係,這種相互關係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並最終影響群體行為。若要改變要注重人的內因和群體與成員間的相互影響,並指出要尋找群體行為合理化的動力。其中,群體規範、群體凝聚力和參照群體概念是影響群體行為——影響一個黨員工作站這個群體是否能很好地進行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三大因素。

第一,黨員工作站利用群體規範來指導實踐。群體規範是指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標準,是一種默契。如果群體中有成員不遵守這樣的群體規範,那即是打破了這種默契。由此而來的就是沒有遵從群體規範而產生的群體壓力,這種群體壓力通過模仿、輿論和群體內成員關係的親疏對群體內的個體行為產生壓力。若壓力足夠大,那麼會使得個體重新開始遵守群體規範以避免承受這種壓力。因此群體規範的製定並不著眼於具體製度和準則的製定是如何詳細和完善,而目的是在確保群體成員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能遵守所製定了的規範——一切的價值在於遵守並且執行所製定的製度。具體來說,如果黨員工作站在黨員的教育管理上能夠營造一種人人重視理論學習和繼續學習的群體規範,即所有黨員工作站成員都重視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自身注重黨性修養提高這樣一種默契,那麼黨員工作站作為一個群體就起到了應有的效果。若是站內有某個或某些學生黨員不遵守如此大家都遵守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範,那麼群體壓力就會通過輿論——站內其他成員婉轉性或者暗示性的話語,表現出來。若是某個學生黨員一意孤行始終不重視黨員工作站的群體規範的話,那麼其他成員便不會對他表示尊重、信任;久而久之,就會對這名黨員產生情感和內心的疏遠。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樣的群體壓力是生活在一個群體中的人希望避免的。對於黨員的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也一樣:如果黨員工作站的群體規範是人人具有強的服務意識、人人具有為同學和學校服務的執行力,那麼不管是否有嚴格的評估考核體係,群內成員也都會如此去做了。這就是群體規範的指導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