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話題
作者:孟建
為了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黨委新聞發言人製度建設,2011年2月21日至23日,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辦了大規模的“全國首屆黨委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中央領導親臨培訓班會見學員,並發表重要講話。此舉,引發了包括各方媒體在內的全社會廣泛關注。
境內媒體對本次培訓活動予以充分的關注。“中國從政務公開走向黨務公開”等成為境內媒體報道的高頻詞彙。各大黨報、都市報大都係統地報道了全國黨委新聞發言人第一次集中培訓的情況,有的甚至還專門介紹了這次培訓工作的課程設置、模擬演練等“揭秘”。有些網絡媒體,如新華網、人民網還為此次培訓活動撰寫了時評。境外媒體也關注本次培訓活動,並據此發表了一些評論。如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3日刊文指出:中國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製度,加大黨務信息公開力度,及時發布權威黨務信息,將對樹立黨和政府良好形象產生重要意義。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進一步迅速提升,加之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又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如何生動有效開展黨的新聞發布工作”已成當下工作的一個重點。
幾點思考
毋庸置疑,按照中央的要求、經國新辦近年來的積極倡導和努力,黨委新聞發布工作得以逐步推開。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已將此項工作寫入決議。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了這一工作。進入2010年,黨委新聞發布工作出現了一個可喜的新局麵:以建黨89周年係列新聞發布活動為標誌的黨委新聞發布工作全麵推進。但是,相比曆經多年的政府新聞發布工作,黨委新聞發布工作起步不久,尚有一些問題需要加以完善。總體來看,有這樣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第一,穩步推進黨委新聞發言人工作,真正實現從政務公開到黨務公開。
黨委新聞發布工作要很好開展,須注意“流於形式,為發布而發布”的問題。要把黨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用生動有效的新聞發布形式予以呈現,以真正實現從“政務公開”到“黨務公開”。讓中國共產黨成為廣大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看得清”、“看得透”的“透明屋”。同時,還要讓廣大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於黨委新聞發布工作給予很大的關注與期望,使之成為維係廣大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血肉聯係的“紅紐帶”。
第二,加強指導、統籌協調、形成黨政新聞發布的合力。
黨委新聞發布工作進一步推進要注意三個方麵的問題。一是要通過“製度安排”解決黨委新聞發言人信息發布權限問題。政府出台了“信息公開法”等法律、法規,使得政府新聞發布逐步“有法可依”。黨委新聞發布問題,是否也要考慮此舉?中央是否要進一步出台相關文件予以規範?二是統籌協調機製如何設置的問題。如何實現黨政新聞發布工作“誰牽頭?誰主抓?誰負責?”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機構,特別是什麼樣的機製來實現協調指導,需要我們認真麵對。三是要切實解決好“重複發布、多頭發布、交叉發布、信息不一、口徑不一”等諸多問題,真正找準黨委新聞發布與政府新聞發布的“區分點”,明晰二者的“區隔度”,形成輿論引導的合力。
第三,建設高素質黨委新聞發言人隊伍,開展多樣、靈活、有效的新聞發布。
搞好黨委新聞發布工作,還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一是要使黨委新聞發言人的素養具備“個性”,特別是要盡快使他們成為黨務問題的專家,在此基礎上做好新聞發布工作。對於涉及黨執政等諸多重大問題,黨委新聞發言人都要有深刻認識和了解。二是要充分運用生動、靈活、多樣的發布方式做好黨委新聞發布工作。正因為黨委新聞發布工作有著外界(特別是境外和國外)不理解、“妖魔化”嚴重、闡釋難度大等特點,才要求我們的黨委新聞發布要比政府新聞發布更具備專業化,甚至是“藝術化”的能力和水平,發布更要有新聞性、故事性,更要有說服傳播的能力與技巧。三是要多多借鑒政府新聞發布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教訓,防止新聞發布工作一味追求“另辟蹊徑”。正因為有政府新聞發布的多年經驗和教訓,我們黨委新聞發布可以在較高的起點上“起跳”,也可以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