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複:“能夠這麼快從以前的問題中走出來,你已經很棒了。多數時候,應該做的事又不想盡力,可能是因為期望值太高了,把目標調整小一點,減輕一些壓力,學會享受過程當中的樂趣,你會越做越好的。”
不懂孩子的愛,如何愛孩子
女孩子爭強好勝的性格不允許她停下來不做事,也不允許自己比別人差。家長沒有關注對孩子在人生選擇方麵的正確引導,使女孩子不太接受父母的工作,害怕自己將來像父母一樣選擇“別人看不起”的工作。
所以,改變命運的欲望特別強烈,由此,她努力學習,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一旦效果不好,就會承受不起壓力,受到非常大的打擊。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在追求自我獨立意識過程中迷失自我,甚至掉進自設的陷阱,進入比較偏執甚至瘋狂的狀態。這時候,家長和老師有效正確的疏導至關重要,積極正向的人生觀對孩子來說,永遠不會過時。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用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或說法給孩子參考,有效地修正孩子自己的行為。
在任何一份關係裏,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當大人意識到或者看到孩子有偏差行為出現時,首先要做的事是交流和溝通,了解在孩子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遇到了什麼困擾?哪裏出現了問題?隻有我們真正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和恐懼,才能根據孩子的人生困擾或障礙,給予合適的建議和引導。
要了解,不要“貼標簽”
“我有多動症”
一天下午,我正準備行裝要去外地講課,有個家長打電話來求助。我告訴她因為明天要出差,隻能等我回來以後再聯係。但她堅持要過來,不斷懇求我。這時候正是暑假期間,家長對即將來臨的開學非常焦慮,反複強調孩子的問題不處理,開學都沒有辦法上學了,後來,我答應她當晚可以帶過來做輔導。
跟著父母過來的是個8歲的男孩子,看起來很機靈的樣子。一進門就在幾個房間內到處轉悠著看,手腳不停地動,嘴巴也不閑著,“嗚嗚哇哇”不停地發出怪聲。
爸爸媽媽跟隨在後麵,不停地皺著眉頭嗬斥阻止:
“別進去。”
“別亂動。”
“你停下來好不好?”
“我要罵人了!”
“再跑我要收拾你了!”……結果是孩子好像根本沒有聽到任何話的樣子。
我從旁邊觀察著,在他注意力偶爾轉向我們時,故意提高音量說:“沒有關係,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學習的最好方式,你們不用太管他。”
孩子聽到了,果然好奇地轉頭看我一眼,笑嘻嘻地對我說:“我有多動症。”然後很興奮地繼續轉悠,隻是動作的幅度明顯變得小心了一些、慢了一些。
家長介紹,放假前,老師特意囑咐家長帶孩子去醫院,說這個孩子不是一般的調皮,是不太正常的鬧騰,現在已經對所有老師和其他學生造成了很大困擾。
家長很配合,假期第二天就帶孩子去了醫院神經科,心理醫生診斷孩子是“多動症”,並開了藥。吃了一個多月,孩子變得更煩躁,還動不動就哭鬧,胡亂罵人。馬上就要開學了,家長很著急,經一個朋友介紹找到了我。
把父母帶進谘詢室以後,我出來找到男孩子時,他正在專注地欣賞牆上的照片,我說:“小夥子長得很精神嘛,叫什麼名字?”
他很痛快地說了名字。
我又說:“很好聽的名字,可以寫給我看看嗎?”
他拿過紙和筆開始一筆一畫地寫起來,第一個字寫完後我立刻說:“哦,寫得好工整,很多像你這麼大的男孩子寫字都很亂的。”
他一聽,更加用心地寫出後麵的名字。寫完名字交給我以後,他用兩隻手撐著桌子邊緣,一上一下地活動身體,有點著急似的等著我的反應。
我說:“哇,寫得真不錯!你知道‘字如其人’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