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準媽媽按摩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準爸爸要通過對準媽媽不同身體部位的按摩,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比如背部按摩、腰部按摩,還有腹部兩側按摩。
揉搓背部:準爸爸可以在準媽媽的背部下方揉搓,減輕準媽媽的痛苦。
環形按壓:準爸爸將手放在準媽媽的胯部做支撐,然後慢慢用大拇指做圓圈運動。
深度按壓:準爸爸用兩個大拇指按壓準媽媽臀部中央,記住一定要讓準媽媽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動作上,這樣有助於放鬆。
製造輕鬆氣氛
為鼓勵準媽媽挺住,在陣痛間隙,準爸爸可以和她一起想象即將誕生的寶寶的模樣,將來怎樣培養他,調侃寶寶會像彼此的缺點,會如何調皮、如何可愛、生活會如何精彩等,也可以回憶以前可笑的生活事件,總之要竭盡全力製造輕鬆的氣氛。
不可有半點責備
準媽媽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有過激或反常表現,比如大哭大叫,產房裏的準爸爸常常會成為攻擊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準爸爸千萬不可流露出任何責備的意思。
產後不要馬上熟睡
經過分娩的過程,產婦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因此,當嬰兒出生後,產婦就會大鬆一口氣,緊接著疲勞就會襲來,很想痛痛快快地睡一覺。
但醫生主張,產後不宜立即熟睡,應先閉目養神,再上床背靠被褥,豎足屈膝,呈半坐臥姿勢,不可驟然平臥,閉目數小時後就可熟睡。如此半坐臥3天(指白天)後,再取側臥姿勢,幫助惡露排出。如產婦熟睡,家屬應隨時將產婦喚醒。
另外,在半坐臥的同時,還需用手輕輕地揉按腹部,可有利於惡露下行,避免或減輕產後腹痛和產後出血,幫助子宮盡快恢複。
具體方法是:用手掌從上腹部向臍部按揉,在臍部停留,旋轉按揉片刻,再按揉小腹,時間比臍部稍長。如此反複10餘次,每日2~3次。
術後排氣前絕對禁止飲食
排氣是腸蠕動的標誌,隻有腸蠕動恢複後方可進食。一般24小時以後出現排氣,若在48小時之後還未排氣則為異常,需找醫生檢查處理。為了及早恢複腸蠕動,在24小時以後也可以在家人幫助下,忍住刀口的疼痛,在地上站立一會兒或輕走幾步,每天堅持做3~4次。實在不能站立,也要在床上坐起一會兒。這樣也有利於防止內髒器官的粘連。陪護人員還可在產婦臥床休息時給產婦輕輕按摩腹部,方法是自上腹部向下按摩,每2~3小時按摩1次,每次10~20分鍾,這不但能促進腸蠕動恢複,還有利於子宮、陰道對殘餘積血的排空。
預防產後大出血
產後子宮的強而有力的收縮對止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子宮收縮不好是引起產後出血的最重要的原因。而產婦臨產過度緊張、產程過長、分娩中用藥等都可導致子宮收縮不好。
胎盤的問題也是產後出血的常見原因,多次刮宮所引起的產後胎盤粘連,或有胎盤組織的殘留,是胎盤問題中最常見的引起出血原因,此外,產後膀胱過度充盈,處理胎盤娩出的過程不正確,也可引起產後出血。難產時使用器械助產,或生孩子過快時,有使產道軟組織損傷,例如宮頸的損傷,陰道壁的撕裂,也會引起產後出血。如果凝血發生異常,或原有血液病或因為產科原因引起的凝血改變,也可引起產後出血。
預防產後出血的辦法
準媽媽臨產、分娩時不要過度緊張,以免使子宮收縮不好,一定要做好嚴格的產前檢查,以防發生臨產時有胎位不正,造成產程過長。
孕期糾正貧血、高血壓等異常,可預防由於這些原因引起的產後出血,也可增加對出血的耐受力。
孕期需注意體重的增長情況,否則生的孩子過大,會引起產後出血。
胎盤娩出後注射催產素,可使子宮收縮良好,預防產後出血。
由於產後出血的發生主要是在產後2小時,在這一段時間更要注意嚴密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