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得摯友,工作難得激情。摯友者,心有靈犀一點通;激情者,搶抓機遇勇超越。

我與淑章是摯友,兩人之間有二十多年的誠懇、真摯之交。相逢之時,問候生活、交談工作,雙方多能擦出一些思想火花,給彼此間一些尋思得益。淑章令我敬佩的是他對工作的激情。教師通常經曆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做過十年的班主任,都可拿到高級職稱。

不少教師到了高級以後,就像進入“冬眠期”,形態是“度方步、走舊路”,心態是“生倦怠、自封閉”,業態是“吃老本、不創新”,工作上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往日激情不見蹤影。而淑章的可貴之處,正是他能夠緊緊把握“學習、教育、教學、研究、創新”過程,不停學習之步,不懈敬業之情,不關研究之窗,不息創新之火,時刻保持心靈的活力與美妙工作情趣間的精彩對流。見大家之所見,卻能想他人所非想,獲自己之獨得。

其實,真正要做一個好教師,就要緊緊圍繞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教材、學生”三要素,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提升自己,研究教材,把握學生。教師都要經曆由“初任-初級-中級-高級-特級-大師級”的過程,不是到了“高級”就萬事大吉,“高級”之上還有“特級”和“大師級”。“特級教師”和“大師級教師”才能稱得上“教育家”。而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集“學習者、教育者、教學者、研究者、創新者”於一身。從靜態看,他們把“學習、教育、教學、研究、創新”融為一體;從動態看,他們又把“學習、教育、教學、研究、創新”視為循環,循序漸進,互相促進,螺旋上升,形成良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是基礎,教育教學是根本,研究是關鍵,創新是動力。

學習十七大精神,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要求教育回歸本真,關注學生的成長幸福。今天教育麵對的社會內容是全新的,經濟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條件和家庭結構等都在發生變化。教育自身內容也是全新的,教育需要思考在普及基礎上的質量提高,需要推進全麵高素質教育。因此,學校和教師需要研究育人模式及其方法的改進,探究創新,不再讓情感早熟、網絡成癮、良莠不分、好動張揚、性格孤僻、厭學違紀、意誌薄弱、責任缺乏等羈絆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享受成長中的快樂!

現在,社會上對基礎教育流行著一種“銅頭鐵腳豆腐腰”的說法,意即把小學、初中、高中分作三個不同階段,相對於高中和小學,是“銅頭”和“鐵腳”,初中是薄弱環節,是“豆腐腰”。初中學生從原來關注客觀世界的精彩,開始轉向關注自我身心的“煩惱”。逐漸優越的物質條件,讓他們心理成長滯後於生理成長,麵對五光十色的社會,缺少是非鑒別能力;麵對身心成長的“煩惱”,缺少及時溝通化解;加之學業負擔不斷加深,社會壓力不斷加重,教育學上把初中學生看作是處在年齡“危險期”的一個特殊群體。因此,對於初中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確要多給些關照。淑章智慧地選擇了這個有探討價值的課題,因時因景,從“典型案例”、“案例解讀”、“理論拓展”三個部分遴選了16類典型初中生切題分析。本書內容翔實,材料鮮活,情節曲折,敘述生動,可讀性強。既有具體事例,又有親身感受,更有精辟理論,為破解初中教育難題,做出了有益探索。我讀後深受啟迪,樂為斯序。

姚宏昌

2010年元月20日於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