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年裏的小城(下)(1 / 2)

太陽又落下了一截,路邊的柳樹和由山上引下來的貫通全城的溪水已經反射不了太多夕陽的餘輝,嘉城開始步入黑夜的前夕,沾上了些許灰蒙。

嘉城是一座普通的城,嘉城也是一座有趣的城。

嘉城在曆史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曆史事件,它也沒有任何偉人故鄉的光環,很多時候,嘉城給我的感覺像一個時常保持緘默的老者,在曆史長河中它也曾經曆風霜,卻沒有像各個革命發源地那樣積極的發出自己的聲音,它寧靜而古樸,卻也養育了無數人,這些人裏麵有,普通人,有才華的人,有成就的人。我很喜歡這座城,喜歡它獨具的氣質。

因為它的古樸和寧靜,因為它堅守它的寧靜和古樸,你在這座城裏看不到太多現代化的印記,也因此很多明星和搞藝術的人都選擇來這座城定居。但也不是說嘉城裏的人生活狀態是如何的原始,隻是在這座城裏,藝術和文化的氣息要遠濃與現代的氣息,終而形成的一種特別的氛圍,隻能說這是兩者對比出來的結果。這裏的人還把嘉城叫做“閑城”。早上八九點,在步行街上你會看到很多或年少或年邁的人在路邊擺下一個小攤,賣些首飾,明星片等之類的,然後拿著吉他,敲著手鼓,開始了一天慵懶而愜意的生活。他們大多並不在乎一天的收益,有時一天都沒有顧客上門,他們也不會沮喪,他們隻會唱著歌把攤子收了,找上幾個好友,買幾瓶酒,再找個地兒,開始享受人生。我雖然也很好奇他們這種入不敷出的生活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有想走過去問問他們的念頭,但一看到他們臉上那些真實的笑容,我就會覺得多餘,然後打消這個念頭。我在想,是不是有些人,隻要擁有了自由,人生就足夠了……至於城管那種生物,在嘉城裏,他們不像在其他城市裏的城管那樣,是小販們的死對頭,或許在這裏生活時間長了,他們骨子裏也沾上了一些這座城市的脾氣,隻要不是太大的衝突,他們都會選擇將自己當做一個普通人。

關於嘉城,還有很多渺小卻有趣的故事,以後我可以慢慢向大家訴說。

此時,我獨自一人坐在公交車的後座,透過窗,一棵棵柳樹,一盞盞路燈,進入眼簾又很快消失。與公交車齊頭並行的的士經常會讓我產生一種時空靜止的錯覺,而我也非常喜歡這種奇妙的感覺,或者更為誠實的說,時空靜止,會給我一種安全感,盡管這種安全感是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一直想要否定的東西。直到數個月後我才認清,原來,那也隻是一種逃避。

許陽早在前麵一站下車了,我家要比他們家離學校遠一些,所以回家的最後一程總是隻剩下我一個人。

“葉榆公園到了,到站的乘客請下車,注意安全。”

出了嘉城的雄偉城門,再經過三個站,就到達了葉榆公園,而我家就在葉榆公園附近。葉榆公園是因毗鄰它的葉榆湖而得名。下了車,就能在環湖路上感受到來自葉榆湖吹來的涼風。在夏天,這算是回家路上令人愉悅的短暫享受了。而最近幾年,政府對於葉榆湖周邊景點的開發也令得全國各地的目光投向了這裏,於是每次聽到來自大城市的旅遊者們麵對葉榆湖發出種種欣喜的驚歎時,作為當地人也會感到一絲絲的榮耀。這個季節是休魚期,否則湖麵上還會有點點白帆,更是一番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