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凡鑽進樹林裏,輕車熟路的摸索著來到了一個山封邊,那個山峰大約可以容納一個人的寬度,往裏看是漆黑一片隻有對麵依稀可以看見些許的光線投射過來。
他把身上的背包卸下來,用手探了探封底.覺得還算牢靠,就從包包裏拿出了幾個登山的工具,把自己武裝好,把包包用繩索和自己的身體拴起來,這樣自己爬過去後就能把包包提上來。
之所以不從縫隙過去,是因為自己離開這裏太久了,以前雖然經常來這個地方,但現在外麵的形勢已經大不如從前.裏麵有沒有設上機關,誰都不好說,還是乖乖的爬山吧,否則這一人寬的地方射出百把千隻暗箭想躲都沒地方躲還不被cha成馬蜂窩啊!
借助工具的支撐,若凡幾下子就到了山頂,從山頂可以依稀看見封底的情況.這一看不得了,下麵全是白骨,那白骨的骨頭裏都釘滿了發著光的細針,若凡這個唏噓.慶幸自己多了一個心眼,否則今日就要命喪這裏了,一切的想法都將歸於無有。
他拽著繩子把包包提了上來,把背包背了起來。這山脊的另一麵竟然有石子砌成的樓梯,若凡走之前是沒有的,應該是後來砌成的.或許就是方便本門的弟子出山進山吧~順著樓梯下去,有一條小路,這條路他是那麼的熟悉.從進入這座山開始,他每天都要順著這條小路去幫師傅打水砍柴,幾個師兄弟一起,有時候還會摘些也過。
順著路往上看去,那小路蜿蜒在山邊,纏繞在山體旁逐漸進入了那放著些許異彩的雲裏,那裏就是目的地了。若凡一步一步的走了上去。
一個小時過去了,若凡猛然抬頭,發現自己又走回了原先的地方。
恩?
這是怎麼回事,若凡心裏開始嘀咕起來。
這條路一條通向雲裏的目的地,另一端是以前打水砍柴的地方,就是一條單向的路,怎麼自己卻走不到終點了。
這時他才反應了過來,這是被人下了迷陣了,不懂迷陣的人恐怕走一輩子都走不出去的,看來現在的防範真是比以前縝密多了。
若凡自然懂些迷陣的步伐,踩著不同的步伐,按照一定的節奏上樓梯.不一會兒就到了山頂,山頂的迷霧中隱約可見一棟紅牆寺廟矗立在山間,周圍鬱鬱蔥蔥的樹林將其環繞,不是傳來敲鍾吟誦的聲音。
在近處看,台階的兩邊各矗立著兩座石龍,那龍雕刻得細致入微,每一個鱗片都猶如真的長在上麵一樣,嘴裏都叼著一個珠子發著微光,微微的旋轉著,龍須在空中漂浮,這看上去儼然是兩條活龍般。
在石龍的兩邊各站了一名十二三歲的小和尚,身穿青銀色法袍,手中握著十八個微光佛珠,低頭眯眼在那裏吟誦詩經。
這石龍原先也是沒有,看來離開的這些年寺廟變化真是大啊.而這把本的兩個小孩子也是非同一般,從他們身上可以感覺到一股強大的龍氣在身,這就應該就是修煉龍道這個分支武學的結果。
若凡原先待的這裏有五個分支,分別為龍道、虎道、自然、天支、地辰。
這些分支中,龍道乃初級入門分支的虎道後的一個分支,以自然為最高境界,其具有龍虎天地四大分支的元氣,夾雜柔和在一起,成為化萬物之原力,吸天地之精華,此時可謂是天人合一了。
當然這幾千年間達到此境界的前輩也就百餘人,而若凡還沒進入龍道就留下了山,和幾個師兄弟闖蕩江湖去了,那時江湖的高手並不多,現在若凡漸漸的有點力不從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