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餘幼時初讀《三國演義》,未嚐不歎於諸葛之五丈原,佩司馬懿之堅忍,又哀關公失荊州之事,感陸遜之破劉於猇亭,奮趙雲之長阪坡救主也,可見一部《演義》,勾出多少男生英雄淚,弄出多少男生欲當英雄之心。

當今之世,以三國題材而改變之物,應有盡有,遊戲、圖書、工藝品等比比皆是,且縱覽當今網絡小說,或穿越、或曆史、亦屬三國題材居多,或言作者幼時有英雄之誌,眼下正直太平盛世,報複勿得施展,故以寫作為樂已飽己心也。餘乃凡人,今之所著,亦為兒時之英雄夢也。

若論三國武將中那位武藝最高,眾皆不假思索答曰:“非呂奉先莫屬。”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關、張二人武藝不遜,外加劉玄德雙股劍,由是平手,須知關羽曾斬華雄、誅顏良、文醜,過五關斬六將之豪傑,張飛長板橋上未曾動武,卻一聲雷吼嚇退曹軍百萬,可見亦不是等閑之輩。

然終呂布一生,未其交手而武藝堪佳者,張遼、許褚、典韋、張郃、甘寧、馬超、趙雲七人也,然當今小說、遊戲之虛構改變,皆以常山趙子龍為主角,或因趙子龍武藝頗高,新野破曹仁,長阪救主、計取桂陽、截江奪阿鬥等皆出一人之力,而呂布武勇亦是一人之勇,守虎牢關當十八路諸侯、殺丁原、董卓、濮陽破曹操、轅門射戟,統是一人所為,兩者堪稱三國之“獨將”也,後人以“獨將”對“獨將”如何不會冒出許多故事來?於是遊戲、小說等最後結局,無非都是趙雲戰呂布,可見世人對趙子龍、呂奉先之崇拜。

若論張遼係呂布舊部,白門樓時為曹操所降,而曹操部下勇將之一典韋,無奈征張繡時殞命,張郃原為袁紹舊部,降曹時呂布已誅,甘寧出名之時,呂布已死,許褚曾與馬超大戰百合而不分勝負,馬超又與張飛大戰百合而不敗,由此觀之,許褚亦為魏之張飛,而張翼德與許褚之武藝比較,亦為平手,若與呂布相比,雖在伯仲之間,然仍是呂布占優矣。

餘在三國中所崇之武將,唯有常山趙子龍而已,幼時玩《趙雲傳》、《三國誌》、《群英傳》等,莫不以趙雲為先攻城略地,一來酷愛倍加,二來因其武力值頗高,故而遊戲之中,每逢敵方來犯,用子龍殺其片甲不留,以圖一時之快。

餘好讀書,不求甚解,今腹中略有筆墨,遂仿《演義》之風,寫就一篇小說名曰趙雲傳,林語堂先生言:“小說者,故事也,閑來可不妨聽聽。”故事亦真亦假、亦夢亦幻,聽的入迷,博得喝彩,便算是一樁好故事,至於故事之是非曲直,人物之正邪善惡,聽閱之諸人自有公論。餘等寫說故事之人隻需用心而作,以博眾人之心,善哉善哉。

故事之中,或有多少曆史虛構、參考遊戲、影視作品等處,望各位看官海涵,餘之目的唯有兩點,一隻為圓幼時英雄之夢,二隻為得眾看官一笑也,除此之外,別無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