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鮮”到底是什麼?(1 / 1)

“鮮”到底是什麼

樂活

鮮是什麼,有說是好味道,有說是鮮美;國際上使用了日本的一個詞——Umami(好吃、美味),但也不同於我們所理解的“鮮”;中文字典裏把鮮的概念定位為新鮮的鮮,而不是味覺意義上的鮮。近幾十年經過鮮味科學家長期科學研究,專家們認為“鮮”正確地解釋和理解應是:鮮是多種呈味核苷酸、穀氨酸、氨基酸、多肽以及脂類的一個組合,是優質蛋白質的滋味,正式確定把鮮味作為人類第五種基本味覺。

中國鮮味曆史發展源遠流長。在周朝時期,以“治大國若烹小鮮”典故出名的廚師尹伊,他發明了一種烹調醬,他把山上的野蘑菇、野雞和豬骨頭熬製數十個小時(蘑菇中含有較高的鳥苷酸鈉含量,野雞中含有較高的穀氨酸鈉和肌苷酸鈉),把它熬製成一種調味醬,加到食品中特別鮮美。實際上這種醬就是中國人最初的鮮味劑和調味品。而在他製作的醬中,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其中不但穀氨酸、MSG的含量較高,就是核苷酸、肌苷酸、鳥苷酸等的比例也達到了一個非常合理、非常獨到的一個比例關係,這也可以說是我們現在複合鮮味料的緣起之一。到了漢代,我們的祖先又發明了醬油。明清時期,名菜佛跳牆也是將多種鮮味原料混合,而成就了其鮮、香、營養豐富之名。近代日本從海帶當中提取了味精,而中國的吳蘊初則從麵筋當中提取出了味精,此後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代鮮味產業已發展出了以雞精、蘑菇精、牛肉精、鰹魚精等多種複合鮮味料,並成為人們現代生活必備的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