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心理健康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裏。
就在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哈利竟然發現了滿滿一杯水。這可是天賜的水啊,是分給朋友,還是留給自己慢慢救命?
哈利欲獨占比黃金還要貴重的水,竭盡全力向沙漠深處跑去,而朋友則在後麵使勁追趕。哈利既要跑得快,又要護住杯中的水,自然累得夠嗆。朋友也氣喘籲籲。這場追趕持續了多久,我們沒必要深究了,最後是哈利踉踉蹌蹌,慌不擇路,一不小心,一杯水全潑到了黃沙裏。結果兩人筋疲力盡,求生的勇氣全無,很快被黃沙埋葬了。
也許,關鍵時刻,有些人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哈利的做法。
其實,把半杯水給別人,同時也會救了自己。
倘若把半杯水給別人,就等於給了自己成功的最大機會,還可能成為上帝一樣的恩人。
下麵這個故事也許能夠證明這一觀點。
喬治起先不過是英國一家手工作坊的小業主,按照馬克思資本積累原理,完全有可能轉化為大資本家。但是很不幸,一場經濟危機使他陷入了困境,產品賣不出去,資金周轉不開,物價暴漲,他麵臨破產的威脅。友人勸他趕快裁員,以減輕負擔。喬治思考良久,準備采用友人的建議。
消息不知怎麼傳到了老喬治的耳朵裏。第二天清晨,老喬治來到辦公室,勒令他收回成命。喬治不服,老喬治便當場解除了喬治的職務。中午,老喬治走進了工人餐廳,看見大家臉色憔悴、蒼白,碗裏是白水煮的青菜和幾片豆腐,立刻從街上的小餐館花三英鎊買回兩碗紅燒肉,端進餐廳,哽咽著說:“兄弟們受苦了。現在,我已解除了喬治的職務,並且從今以後,每天中午我和你們一起吃飯——當然,價值三英鎊的紅燒肉必不可少!”工人們歡呼起來。
那時候,三英鎊是個不小的數目——是老喬治夫婦一天的基本生活費用。
每天三英鎊,所帶來的效益卻是無法計算的,因為工人們心存感激,便拚命幹活,努力降低成本,竟然使這個手工作坊慢慢渡過了難關,發展壯大,最終成為全英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擁有資產過千萬。
細細想來,老喬治不過是把半杯水給了工人。
表麵上,老喬治的語言樸素、行為樸實,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實際上,他是深諳經營之道的,從小事做起,從“半杯水”開始,從最打動人心的角度入手,才最終創造了一個奇跡。
說不定什麼時候,半杯水,就能幫你死裏逃生。
故事中的哈利和喬治的行為都給他們自己帶來了不好的結果,為什麼呢?仔細想來,這其實涉及人們普遍關注的心理健康問題。
漢語有個成語叫“別來無恙”,“恙”即病,“無恙”就是沒有疾病的意思。“別來無恙”是古人常用的問候語,“祝您健康”是今人常用的祝願辭。可見從古至今,健康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人們普遍認為,健康就是人體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缺陷和疾病。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把有無疾病看作評判健康與否的依據。其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48年就為健康下過定義,即健康是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具體說,就是人體發育良好、機理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
在這個定義中,“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其實都與心理健康有關,並且是構成“健康”的要件。
身體的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是人生第一財富。
因此人們常用“1”來代表身體健康,用“0”來代表諸如事業、愛情、成就、榮譽、金錢等身體健康以外的方麵,意在強調沒有了“1”,一切“0”都失去了意義。
可見,身體健康對人生的幸福是多麼重要。但是,如果一個人僅僅做到了身體健康,還不能代表他就是健康的。因為生理機能正常隻是前提,而心理健康才是關鍵。
我們常見到一些人身體條件很好,但整天處在生活的陰影裏,唉聲歎氣地過日子,甚至生命脆弱得不堪一擊。有些男孩常為自己的“陽氣”不足而苦惱,不是因為他的體質孱弱無比,而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不像許多少女崇拜的“白馬王子”那麼瀟灑、英俊、剛毅;有些女孩常為自己的“魅力”不足而苦惱,不是因為她長得弱不禁風,而是因為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像許多男性迷戀的“白雪公主”那麼溫柔、嫻靜、婀娜。於是,那些性別特征模糊的“中性”人物反倒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