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人應有超凡出眾的雄心[226]
1746年10月9日,巴思[227],舊輯[228]
親愛的兒子:
你在從海德堡到沙夫豪森[229]的旅途中遇到的諸種不適:你睡在草稈上,吃黑麵包,坐破舊馬車,正是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應預料到的增添興味之事。其實,其中的寓意,即可看作是人的一生中常常會遇到各種意外、困難與挫折。在這樣的旅途上,“理解”便是載你通行的“車輛”;依據你的理解或強或弱,“車輛”維修的好或差,決定你旅行較好或較壞,何況,你眼下有時遇到的隻不過是一些糟糕的道路或一些糟糕的旅店。為此,必須注意使“車輛”始終處於完好狀態,每日均需“查看”、“修繕”、“加固”。每人均有能力做好此事。如有忽略,必將毫無疑問地遭受他因疏忽而招來的致命後果。
談到疏忽,我倒還想多講幾句。你知道,我常對你說,我對你的愛不是一種婦人的溺愛,這種愛決不會捂住我的眼睛,而是使我更敏銳地發現你的弱點,向你指出你的弱點不僅僅是我的權利,而且是我的責任;而改正缺點既是你的責任,又是你利益攸關的所在。經過我對你的嚴格審視,感謝上帝,迄至目前,我沒有發現你在心胸方麵有任何惡劣的品質,但是,我覺得你有些懶惰、疏忽和漠不關心。這些缺點在老人身上是可以寬宥的,他們到了人生的暮年,身心衰退,有權得到平靜安寧。但是,一個青年人,應該具有超凡出眾的雄心,應當機警靈活,積極主動,在行動中像凱撒[230]那樣不屈不撓。你看來不缺少那種“Voiture”(拉丁文:“生氣勃勃的活力”),正是這樣的活力激勵著許多青年去超凡出眾,去獲得眾人的歡心。沒有這樣的願望,不付出必要的代價,你絕不能達此目的。沒有誠心誠意地去結眾人的歡心,你也就得不到眾人的歡心。我確信,任何一個具有普通思維能力的人,經過適當的培養、關照與努力,都可以如願以償,隻有成為一名優秀詩人是例外。你的事業巔峰,應是偉大而繁忙的國際事務,眼前的目標則是了解某些歐洲國家的事務、利益、曆史、政製與風俗習慣。在這些方麵,任何具有普通常識的人,隻要勤奮努力,都必然會表現出色。有關古代與近代曆史的知識,隻須專心研習,便不難獲得。地理學與年代學同樣如此,掌握它們絕不需要非凡的天才或創造力,熟讀最優秀作家的作品,關注最優良的生活方式,便可使你的語言與寫作清楚明白,正確無誤,流暢優美。這些正是你特別需要的才能,在你現在的活動範圍,隻要你想得到,你是可以得到的。我坦率對你說,如果你不擁有它們,我會十分生氣,因為,你分明可以擁有而不去努力,那麼隻能是你自己之錯。你想成為出眾之人,在世界上嶄露頭角,就必須勤奮努力以獲得上述品質;即使你隻想成為一個在社會上受歡迎的人,也必須具有良好的品質。的確,凡是值得去做的事情,就必須把它做好,而缺乏專心致誌則將一事無成。我所說的專心致誌,涵蓋了生活瑣事,直至跳舞、穿衣。習俗要求年輕人會跳舞,為此必須注意把它學好,不要顯得笨手笨腳。衣著也同等重要。人必須穿衣,自然就要注意衣著入時,不是去同過分打扮的紈絝子弟一比高低,而是要避免缺乏諧調而顯得可笑。要十分注意向你同齡人中那些有見識的人的衣著打扮看齊,既要避免引起他人這樣那樣的譏評,又不要過分地講究。
人們常說的漫不經心的人,通常十分軟弱或感情衝動,無論何種情況,我確信他在群體中都不受歡迎。他在一般有教養的人群中不會成功。昨天還是相處很親密的人,今天就視同陌路了。在交談中,他不占位置,相反,他隻會時不時地打斷別人的談論,或者突發奇論,似乎剛從夢中驚醒。正如我在前麵講過的,這種人隻能表明是智力低下,應付不了略為複雜的問題;或者說明他毫無主見,在一個重要問題前茫然失措。艾薩克·牛頓爵士,[231]洛克先生[232],以及創世以來其餘五六位或更多的偉人,也許有權利對一般事務漫不經心,因為他們太專注於他們所研究的對象。但是,一個年輕人,一個想聞名於世的人,他沒有這樣的借口去獲得漫不經心的權利。依我看來,如果他還裝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那隻有受眾人的排斥而被迫喪失一切。無論這個群體是多麼地輕浮,當你置身於他們之中時,也不要顯露你看出了他們的輕浮,寧可隨聲附和,不必過於較真,切勿顯出對他們的鄙視。人們最不能忍受、最不能原諒的,即是受到輕視。忘卻傷害比忘卻侮辱容易。為此,你寧願去討人喜歡而不要去得罪他人;寧願讓人說你好,不要認人說你壞;寧願讓人愛,不要讓人恨;記住要時刻注意滿足對方小小的虛榮心;如若不然,他的自尊受到傷害,必將引起對你的怨恨,至少對你反感。例如,大多數人(也許可以說所有的人)都有各自的弱點;對這樣那樣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喜惡;因此,如果你嘲笑某人愛養貓或愛吃奶酪(這樣的反感很普通),或者,你本來可以不說的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你的反感,那麼,首先,對方會認為是受到侮辱,其次,認為受到了藐視,或二者都有。反之,你應當注意投其所好,避其所惡,讓他感到他至少是你所重視的對象;應當滿足他的虛榮心,讓他把你引為知己。至於女人,對她們也應給以一定的關注,但應依各地的風俗習慣,通過適當方式,按良好教養的準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