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通常,我非常好奇,父母一般會怎樣籌劃他們小寶貝的未來呢?雖然每一對父母對寶寶的希望和期許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會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他們的寶貝長大後能夠健康、快樂而且自信。在成長過程中,寶寶每擁有一項技能和特質,父母都會做出很多不同的設想。比如,希望寶寶能和其他同齡人愉快地玩耍,能擁有麵對新挑戰的勇氣,能夠懂禮貌並且有氣度。對小寶寶而言,這是一份寫滿了各種期待的單子,也是父母的夢想所在,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父母期待寶寶能夠做到的。

曾經聽到一位家長這樣說,“我不會太在意,即使寶寶被寵壞,或者他成長為一個自私,又沒禮貌的寶寶。”當然,即使再好的家教和再優秀的行為規範,寶寶也難免會做錯事。他會不開心,會發脾氣,這都是正常現象,是應該可以預見到的。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一大群寶寶當中,或者在一個大操場上,總會有幾個行為另類的寶寶,非常難於與人相處。

這些寶寶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那樣的,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對於這一點,家長首先難辭其咎。老一輩可能會說,今天的寶寶都被慣壞了,應該從第一天就嚴加管教。然而,如果我們從心理學視角出發,並且考慮到寶寶成長過程中涉及的因素,我們就會發現,家長製的做法通常會造成寶寶童年時期沒有安全感,也會造成他長大以後缺乏幸福感。

我不敢說,我擁有了所有對於如何把寶寶變成自信小孩的答案,但是,我能夠說的是,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曾與世界各地的家庭接觸。這樣的經曆讓我受益匪淺,我了解到什麼方法是有效的,什麼方法是無用的。我也曾觀察過數以百計的嬰幼兒,觀察過他們好的行為,也留意過他們不如人意的行為。

同時,我也對父母培養寶寶修養的各種方式進行了思考。

一些家長會采取自己父母那種嚴厲並且獨裁的方法,另一部分家長則采取較為開明的方式。他們會花時間和寶寶談話,給寶寶講道理,給寶寶解釋。如果不考慮教育方法,一麵會讓家長頭疼不已,另一麵又會讓寶寶抱有負罪感、沮喪感和絕望感。

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讓家長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寶寶的需求、寶寶的願望以及寶寶的行為。同時也是為了拓展家長在這一方麵的知識麵。

運用書中所蘊含的智慧,家長可以預見寶寶在不同成長階段不同的性格特征,從而可以冷靜而自信地處理一些難題。《寶寶開始走路了》為寶寶和家長同時展現了一條陡峭的學習曲線(譯者注:意為學習起來很艱難)。同時,對挑戰的深入洞悉,以及這一特定階段的喜悅,也會豐富你的閱曆。但是,這個過程並非像火箭科學那樣複雜。我相信,安全和幸福的家庭,健康的飲食,好的作息規範,加之鼓勵和關愛,這些東西的簡單結合就會讓寶寶成長成為一個自信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