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來自父母的教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父母的寄托,也是未來的希望。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傑出的人才,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但是,人的資質有所不同,成長道路各有選擇,有些孩子能夠度過重重難關,達到人生的頂峰;有些孩子卻被困難絆住手腳,隻能停在中途,庸庸碌碌。
父母總想決定孩子的將來,想給孩子鋪一條平順風光的道路,但是,決定將來的隻能是孩子自己,他們才是未來的主人,他們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將來的成就。那些從小就勤奮、努力的人,必然比懶惰、得過且過的孩子擁有更好的前程;那些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孩子,必然比貪婪、自私的人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係;那些好奇心強、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必然比木訥、無熱情的人擁有更廣闊的視野……那麼,孩子的素質來自何方?
《新三字經》上說,人之初,如玉璞,情與性,俱可塑。孩子的素質,靠的是父母的培養。父母需要將先天因素和後天教育結合,想要孩子成為拔尖人才,首先要承認他現有的差距,然後查缺補漏,有針對性地一點一點培養,改掉他的缺點、強化他的優點,讓他在各個方麵都能有傑出的表現。
《傑出孩子的30種表現》,結合最新的社會學、心理學研究成果,提煉出傑出孩子的30種特征,涉及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交往能力,也包括孩子的性格修養、品德修養。不要哀歎你的孩子不是個天才,也不要覺得隻有那些天生歌喉亮、色彩感強、對數字迷戀的孩子才能成才,現代社會最講究的是綜合素質,綜合能力。
想要培養傑出的孩子,先要做一個傑出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頭腦,孩子的配合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說,家長起的才是主導作用,他們是引路人,是向導,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語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培養出傑出的孩子。
不管別人怎樣看待你的孩子,首先家長要慷慨地給予百分之百的信心,有了這份信心,你便能付出更多的頭腦和耐心去教導孩子。
好的家長還要有氣度,不要總是握著家長的權威不放,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孩子說的就是膚淺的、幼稚的。要知道,教育麵前,沒有麵子和尊嚴的問題。孩子有自己的主張是件好事,家長應該有肚量接受孩子的另類、質疑、甚至叛逆。
常言道:過猶不及。家長教育孩子經常犯兩個“過度”錯誤:一是保護過度,什麼都不想替孩子做,什麼都不敢讓孩子嚐試;二是壓力過度,動輒打罵,粗暴訓斥。其實,避免這兩個問題很簡單,無非“自由”二字。孩子的心靈和肉體,都像剛抽芽的小樹,太多的營養和太大的力度,都會造成他們的扭曲,家長隻有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他們才能自由自在地茁壯成長。
最後,父母還要有膽量,有膽量拋開父母的身份,然後拿出一半做老師,拿出一半做朋友。做個好老師,就是把你的人生經驗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教給他們,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做個好朋友,就是要多聽孩子說,多尊重孩子的意見,給孩子以提醒和指導而不是管束和約製。隻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依賴你。
世上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傑出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隻是這汗水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流。
閱讀《傑出孩子的30種表現》一書,不但能讓廣大家長找到一種輕鬆、有效的教育方法,更會在其中發現不少教育樂趣。所謂“寓教於樂”,要知道,父母和孩子之間除了生硬的教育之外,還需要滿滿的歡樂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