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物
作者:慕雲五 石昕蕊 鄧中華
“‘英’是指有過人的才能;‘雄’指有過人的膽量。”北方汽車專修學校董事長曹振峰談英論雄,讓人想起東漢末年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曹振峰沒有這等豪邁,也當不起這樣的“抬舉”。
在北京大學的EMBA課堂,他與同學們分享他對三十餘年來中國創業特征的認知—四個階段:土匪創業法、江湖創業法、國家規範創業法、國際背景下的創業。1993年,《公司法》頒布是土匪創業法和江湖創業法的分水嶺。
1984年,24歲的曹振峰從部隊轉業歸來,與一個當地信合社主任及批發部業者合作,到山西忻州收購葵花籽,回來加工銷售。但是,在部隊業已學了一身無線電技術的曹振峰的理想是開一家修理門市。幾經輾轉,他如願以償。從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開始,然後是摩托車、汽車,從一個技術能手,自然轉型為師傅,從師傅轉型為校長,他的事業也從修理轉向職業培訓。他的創業主線,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技術專家的創業故事。
曹振峰見證了太多的“雄”變成了“創業失敗的狗熊”。他總結為“土匪創業和江湖創業的四種死法”。當然,他自己也栽過跟頭;不過,他重又站起來了。他的同事建議他莫談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卻視之為財富,不僅事業東山再起,人生感悟也因此不同。
和曹振峰交談,印象深刻莫過於:善於總結、善於學習。
從師徒製到“十變”
1979年,曹振峰入伍。
“軍隊的生活對我影響太大了。”
他的班長是1976年的兵。這個班長是個文藝青年,每天動筆寫小說,他教育曹振峰要看書學習。曹振峰回憶他的班長常常開導他:“隻要你學習,隻要你有知識,奮鬥到最後,肯定比別人強。” 軍隊生活讓曹學會了自立、有計劃性、積極向上的心態。現在,曹振峰仍然堅持每天鍛煉,夏天不開空調,冬天不用暖氣,住賓館睡地上,早上六點起床,不是跑步就是遊泳。
當然,更重要的是,部隊讓他明白自己有所不能為。“為什麼到後來我沒有倒掉?主要原因是我(從部隊)‘拿’回來一個框框,不能違法、不能胡鬧,凡是違法的事兒我堅決不做。”所以,當企業麵臨挑戰時,他能坦然地去麵對,去踏踏實實地解決問題。
曹振峰在部隊先當連隊的文書,後做營部的文書。與領導在一起,見多識廣,對於其人情練達、洞察世事的影響可謂潛移默化。
但是,更現實的問題是,自己繼續搞寫作,還是學門手藝?老班長以為,既然你自覺寫不出名堂,就學無線電—無線電代表未來。“我就開始學,天天看書,我走路都在看書,完全靠自學。”不到半年,他就可以裝收音機;不到一年,可以裝錄音機;兩年不到,電視機。當年杭州有“西湖電視機”,售價480元;而購齊全部套件僅需要160元。當地老百姓都知道有人能裝電視機。到退伍時,他至少裝了五六十台電視機。
回到邯鄲兩年後,他開起了維修門市,修一台電視能掙20元錢,價值不菲。“開始修的時候,也有修不好的,修不好的我就往邯鄲市送。不能白天送,得晚上送,白天送都知道你修不好。不到半年,我幾乎都能修了;過了一年多,我全部都能修了;六年以後,我就修摩托車電路和汽車電路,因為摩托車電路很簡單。”有一天,邯鄲汽修廠都修不了的進口車,曹振峰可以修。促使曹振峰手藝的轉型和升級,《無線電》雜誌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文章告訴曹振峰,家電廠商會自建維修。
曹振峰總結了一套快速修理法。他在後來自己做的廣告片中說,勘察故障不超過一分鍾。實際上,“半分鍾都不超過。”
隨著曹師傅手藝嫻熟聲名遠播,拜師學藝的紛至遝來。第一期正式學員的學費是500元。那時,他徒弟數量已經有二十多個。但是,此時,教學還是副業,是一種自然的衍生和“產業擴張”、相關多元化。
促使他最終不做師傅而做校長,有兩個原因。第一,某電廠的日本進口吊車,讓他發了“橫財”,“就換了幾十個二極管”,他咬咬牙,開口要了5000元;後來得知日本本土維修需要十幾萬。電廠希望“收編”曹振峰,他拒絕了。第二,電腦已經開始輔助維修,而這讓曹振峰很為難。他派出兩個徒弟在全國學汽車維修,無論北京還是上海都沒有類似學校。“這個飯就是先進的,門市也不幹了,就開始辦學校了。”學費漲到800,第一期36名學員。
他的招生策略是:先學後交費、學不會不收費。他的產品策略是,課程分為三部分,也即後來培訓業廣泛使用的“試聽”;當然,更關鍵的在於,他能教會。
既然當了校長,就要思考學校的發展。因此,“十變”理念被他總結出來:(1)校長變廠長。“為什麼校長變廠長?因為我知道汽修廠的廠長每天在想什麼,我現在辦這個學校就是根據他們想的東西,把它結合起來。”(2)學校變市場,學校的一切活動都得根據市場的情況,根據汽修廠的情況。(3)課堂變課間。“當時我始終沒蓋樓,我就想法買設備,我當時的觀點把70%的錢用到買設備、教學上,當時學校很破了,但是我不管它,能留住人的關鍵在你能教會他東西。”(4)老師變師傅。(5)學生變徒弟。(6)課桌變平台。(7)書本變工具。(8)黑板變圖紙。(9)招生變招工。(10)學曆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