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的實施,最終實現企業發展的目標—航空電子技術和產品產業化發展。
構建軍民融合協同發展機製
謀求航電係統產業化發展
從霍尼韋爾、柯林斯、GE公司等這些國際同行看,基本上走的都是軍民融合的產業發展之路,無一不是積極引入外部資源為我所用,不失時機地通過重組、上市、相互參股、兼並收購等多種途徑積極壯大和發展自己;從發展現狀來看,隻有軍民融合協調發展,恰當地把軍用技術移植到民用領域,形成軍民融合、軍民互動、軍民互相支持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航空武器裝備的持續發展,形成強大的“保軍”實力和全球競爭優勢。
為此,航電係統公司提出了“航空為本、全麵創新、相關多元、整合並購、體係發展、市場導向、合資合作、國際標準、資本運營、品牌塑造、協同發展、產業經營,最終實現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的產業發展思路。
航空為本。航電係統公司的成立就是為滿足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為各型飛行器、發動機和防務係統提供先進的航空電子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因此,航空為本是航電係統公司的使命和責任。
全麵創新。隨著航空武器裝備和民用飛機的發展,從平台到係統,從機內到機外,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係統,整個航空工業在全麵轉變。全麵轉變的背後,需要我們航電係統在觀念、技術、管理、市場和體製等方麵的全麵創新。
相關多元。軍民融合的核心就是軍用技術要通過相關多元轉化到民用產業。相關多元的內涵是,技術是相關的,但是形成的產品、產業和市場是多元的。很難想象,一項技術隻對應一個產品或市場。因此,相關多元指的是產品譜係、產業結構、市場層麵要能夠多元化。
整合並購。航空電子技術幾乎覆蓋了電子信息的核心領域,從射頻探測到光電探測,從計算機到網絡,從顯示到控製,從導航係統到自動控製係統,從傳感器到基礎器件、微電子,幾乎覆蓋了整個電子信息的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由於曆史的演變,目前航電的產業架構仍然是基於單個企業麵向專業和產品的發展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航空電子技術發展的需求,需要從專業、技術和能力上進行業務整合,從而更好地適應航空電子係統發展的要求。發展民用產業更是如此。通過整合,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整合,完善我們的技術要素和產品要求;通過整合,更好地為市場提供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產品。
整合並購的過程,就是跟市場對接的過程,是內生增長與外延並購齊頭並進的兩條戰略。因此,市場導向、合資合作、國際標準、資本運營、品牌塑造、協同發展等,這些合起來,就構成了航電係統公司產業化發展的總體戰略思路。
堅持內生發展和外延並購並重
實現從高科技技術向高科技產業邁進
資源價值最大化永遠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對航電係統公司而言,航空電子的技術和產品體現了高科技的先進性和技術應用的創新性。在航電係統公司產業發展戰略中,既有集成核心技術、核心產品、核心資源優勢創新發展的新經濟產業(包括新能源電子、物聯網電子、智能與自動化係統以及其他一些相對應的電子技術和產品領域),也有快速通過業務並購來解決向民用產業轉化的成熟技術和產品領域。
那麼如何將航空電子的技術、產品、知識、管理,以及核心能力、核心資源優勢轉化成與市場接軌的產業發展狀態?
內生增長和外延並購相結合是航電係統公司進入相關業務領域進行產業化發展的具體手段。內生是基礎、並購是手段,與市場接軌是目的。若不具備自我研發實力,不將技術和產品集成起來,光靠並購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內生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源泉,外部並購是打造一個麵向市場的產業平台,整合資源,形成產品,進入市場。
“我們一部分自己做研發,一部分靠外部並購,內生和並購不是一刀切的概念。並購是解決市場的路徑問題,解決產業的路徑問題,解決產品的業務擴大問題。業務的拓展、市場的拓展、產業的拓展要通過並購來實現。但是核心能力、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的發展,則需要我們通過自己的創新發展來解決。”盧廣山說。
第一條路徑是立足內生發展,即對於非航空民品中的新產業、新產品,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將先進的技術轉化成產品,將產品打入市場,通過市場擴大形成產業規模。
航空電子技術受先進的電子技術發展影響較大,對創新發展的要求很高,是航空工業技術發展變化最快、麵臨競爭最激烈的產業之一;航電係統是軟硬件結合的多功能集成化產品,在航空製造業的價值鏈和產業鏈中價值空間較大、是國內外供應商競相爭奪的領域之一。因此,航電係統公司必須滿足客戶與市場的需求以及技術發展的要求,從原來的平台牽引、技術牽引到真正地實現需求牽引、技術推動並舉,實現自主創新超前發展。隨著航空武器裝備從有人化向無人化轉變,從單平台向多平台轉變,從以航空為主向空天一體化轉變,從單機係統向網絡係統轉變,這些都對航電係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航電係統不能夠自主創新、超前發展,就不能滿足現代航空武器裝備的要求。